中日儿童文学发展历史对照

2016-05-09 12:38解德道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话创作

摘  要:中日儿童文学的对比是一个很独特的研究视角,并且有着很广泛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儿童文学概念的界定与理解,近代以前的中日儿童文学,近代的中日儿童文学,中日儿童文学的发展阶段以及战前和战后的中日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作出对比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解德道(1981-),山东省巨野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学院硕士,日语讲师,研究方向:中日文学对比,日语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2

1、儿童文学概念的界定及中日儿童文学概念词的产生

对于儿童文学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儿童文学应当通俗的理解为是写给儿童的文学或者影响到儿童的文学,其实质是文学样式的一种,其重心是儿童。中日的儿童文学早就存在,只是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文学门类,或者还没有专门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童文学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英国,日本出现于1868年明治时期,中国则稍晚一些出现于20世纪初五四运动时期。

2、近代以前的儿童文学

近代以前的中日儿童文学的内容也是很丰富和具有特色的,并且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很多。在中国儿童文学有多种形式,比如神话、传说、民间的童话和历史故事,古代寓言、传统儿歌以及古典文学中的小说、诗歌和戏曲都有儿童文学的内容。还有专门的“弟子规”“四书五经”等的启蒙读物。日本在江户时代则出现草子文学,草双纸,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民间故事和童话。相对于西方儿童文学的宗教思想教育特点,中日的儿童文学从一开始就带有儒家思想教育的特征,并且这种儒家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3、中日近代儿童文学的起步

受到西方的影响,日本在明治之后,中国在晚清阶段,开始发生变化。在文化层面主要表现为明治的改革和中国的改良运动。其中从儿童文学角度看,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起步应该是1868年福泽谕吉的《训蒙穷理图解》和《天变地异》的出版,之后日本儿童文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第一,基督教相关的儿童读物的出版,比如省己游人的以介绍旧约圣经的创世纪为主体内容的《西洋幼儿话之友》(1873);第二,科学读物的出版,比如《训蒙穷理图解》中用近代西方科学的理论解释诸如温度、风、水、空气等自然现象等;第三,对外国儿童文学读本的翻译和改编,比如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西史临要》(福地源一郎译1869)和展现西方人冒险精神的《鲁宾逊漂流记》等;第四,对江户时代的草双纸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近代儿童文学的发端是改良主义文学运动的一部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首次从外国文学观念中吸取灵感,形成包括重视儿童文学在内的较完整的文学主张。从时间上看要比日本晚30年,标志性的事件是1898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的《译印政治小说序》,首次从理论高度提出了儿童文学在启蒙中的重要意义。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第一,儿童诗歌和儿童音乐的创作,比如梁启超的《爱国歌》,黄遵宪的《幼稚园上学歌》等;第二,西方译介作品,比如孙毓修的《无猫国》等;第三,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比如《河伯娶妇》等。

能够看出,在儿童文学的起步阶段日本儿童文学的近代化的特征比较明显,而中国儿童文学的爱国与注重传统的特征比较明显;两国都有西方译介,但日本的科学读物很多,而中国很少。

4、中日儿童文学的创作及发展阶段

日本的儿童文学在1891年左右进入创作和发展阶段,1910年开始到整个大正时期则进入一个发展的兴盛期。明治维新对教育的改革,经济的发展,出版业的发展以及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对儿童文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严谷小波被认为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他的创作活动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儿童文学的基本面貌。1891年博文馆创刊《少年文学》,严谷小波被推举为总编,并为该刊物创作了第一部童话故事《黄金丸》,之后他创作发表了被称为“御伽噺”的作品,这种作品形式覆盖了整个明治时代的儿童文学。此外,他还开创了“口演童话”和“儿童剧”, 在对日本和世界民间故事、名著进行再创作和改编方面也取得了巨大业绩。其弟子押川春浪的以海洋为题材的科学冒险小说在当时也很受欢迎。他们在解放儿童心灵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同时作品中的“桃太郎主义”“造就雄踞世界的少年”的思想,以及押川春浪所宣扬的侵略亚洲的国家主义思想是必须予以彻底的否定的。

昭和时代,日本在一战中获利,经济实力的增强造就了日本近代的市民阶级,他们更加注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力意识,这也导致了儿童文学的“童心主义”的产生。在这一阶段大量的童话杂志陆续创刊,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铃木三重吉主编的《赤鸟》(1918)的创刊。并开始出现富有个性的儿童文学作家,比如小川未明在其作品中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浜田广介被誉为幼年童话的创立者,其作品中充满着善意和同情的情绪倾向和象征性;北原白秋善于童谣的创作;宫泽贤治创作了许多构思宏大、幻想奇特的童话;另外,有岛武郎、岛崎藤村、千叶省三这三位作家创作了在本质上既不同于童心主义观念性的童话又不同于其他文坛作家改编的民间文学、外国名作的作品,可以说是寻找到了创作儿童文学的一条新途径。

1919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儿童文学揭开了新的一页。“儿童本位”思想的广泛传播,周作人等关于儿童文学的理论,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大量儿童刊物的出版,都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其发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茅盾等人的改写童话;第二,鲁迅等人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第三,郑振铎的评述童话;第四,众多儿童文学大家和文学作品的出现。叶圣陶是较早为孩子们创作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稻草人》(1922)是中国第一本现代创作童话集,以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为叶圣陶赢得了现代创作童话奠基者的荣誉,标志着中国现代童话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一个崭新起点。1923年冰心的文艺通讯《寄小读者》开始发表,其作品不仅为小朋友们所喜爱,在成人读者中也广为流传。张天翼是继叶圣陶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童话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和《秃秃大王》等。

对比分析这一阶段的中日儿童文学,其相同点是:第一,在走向创作和发展阶段后,两国的儿童文学发展都跟本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关联;第二,两国的儿童文学在发展阶段表现出自各自的民族特色;不同点表现在,日本的儿童文学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中国的儿童文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走向现实主义并逐步向无产阶级儿童文学发展。

5、二战时期的中日儿童文学

1927年日本经济的金融恐慌使日本的社会矛盾逐步暴露,日本的政治逐步走向反动,直至走向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在这一时期则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发展时期。两国儿童文学在这种大背景下呈现出既有一致又有不同的发展态势。日本儿童文学在这一时期在内容上看表现为:战前描写少男少女的通俗文学即大众儿童文学的兴盛;槙本楠郎为指导者的无产阶级儿童文学的闪现与消失,后向塚原健二郎的生活主义童话发展;北原白秋等人的战前提倡儿童自由论调向战时的鼓吹战争方向发展;描述战事相关的儿童文学和描述战争地儿童的文学,但主题都是以粉饰战争的正义和所谓“友好”为基调;新美南吉的反战倾向文学;壶井荣的抗战文学作品。

而这一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则表现出浓重的时代特征,作品多以多以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为内容,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爱国爱民,也就成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整体性的主题。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张天翼的童话《金鸭帝国》,茅盾的儿童小说《大鼻子的故事》,陈伯吹的童话《阿丽思小姐》、巴金的《长毕塔》、金近的《红鬼脸壳》,包蕾的童话剧《雪夜梦》,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菌儿自传》等。在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以华山的《鸡毛信》和管桦的《雨来没有死》最有影响,海娃和雨来的光辉艺术形象,曾经鼓舞了抗战中的千千万万少年儿童。

6、战后中日儿童文学的变化

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下推行一系列的民主化改革,儿童文学也开始向着民主主义的方向发展。1946年《红蜻蜓》的创刊,成为日本儿童文学走出混乱期的开始。竹山道雄的《缅甸的竖琴》(1948)、石井桃子的《阿信坐在云彩上》(1947)、壶井荣的《二十四只眼睛》(1952)等长篇小说给儿童文学界带来了很大震动。之后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民主主义儿童文学遇到挫折,代之以《棒球少年》、《冒险少年》、《漫画少年》等庸俗的娱乐杂志出现。面对危机形势,鸟越信、石井桃子等人分别从各自的观念出发积极探索儿童文学发展的道路,使日本文学走向了现实主义。这个时期出现的作品水准很高,被翻译介绍到欧美国家,获得了许多国际性的儿童文学奖。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建设。作品主题和内容丰富多彩,艺术形势和风格也多种多样。其中小说有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冰心的《小橘灯》等;童话有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等;儿童诗有袁鹰的《篝火燃烧的时候》,柯岩的《“小兵”的故事》等;儿童剧有任德耀的《马兰花》,刘厚明的《小雁齐飞》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国译介了大量的俄罗斯和苏联儿童文学作品,例如盖达尔的儿童小说《丘克与盖克》和童话《一块烫石头》,诺索夫的儿童小说《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伊林娜的儿童小说《第四高度》,比安基的动物故事,伊林的科普文学读物,以及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米哈尔柯夫、巴尔托的诗歌等等。

7、经济高度增长以来的日本儿童文学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

从时间上看,日本的经济高度增长期的儿童文学应该对应中国的文革时期的儿童文学。但从发展特征上看,其经济高度增长期的儿童文学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特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首先是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的富裕,使广大民众在儿童文学方面的购买力提升,作家的创作也迎来了极度的繁荣局面;其次是新时代各种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儿童文学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广播,电视,刊物,漫画等;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模式下,儿童文学出现了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或者放弃内在提升;同时学校和家长将儿童文学视为对教育的一种投资,只关注儿童文学能否促进孩子的升学,使得儿童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变味”的繁荣。

综上所述,中日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中日儿童文学的发展既受到世界儿童文学发展潮流的影响,也受到各自各传统和具体国情的影响。对比中日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各自的特色,同时又能够从中发现中日儿童文学的联系以及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中日儿童文学的发展和遇到的问题会趋于同步,在对比中我们可以实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促进儿童文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蒋风.东亚儿童文学百年回眸[J].学术研究,2000-03-17.

[2]朱自强.日本儿童文学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

[3]陈玲玲.中日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进程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4]樊发稼.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

[5]鸟越信.日本儿童文学史[M].ミネルヴァ書房,1999年.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童话创作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童话镇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午夜童话镇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