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异化情感分析

2016-05-09 13:09张佩霖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昆德拉异化情感

摘  要:本文从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三位主人公的情感方面出发,分别探讨三人各自不同的情感异化,继而概括出作者对生命赋予的存在主义的态度和对人类世界寄予的希望。

关键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异化;情感;昆德拉

作者简介:张佩霖(1990.11-),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在读。法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2

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到后来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特别是上帝的“死亡”破坏了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突然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观念。现代社会制度和各种机构的日益复杂,对人的控制日益严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导致了人同社会、自然、他人以及自身的全面异化。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家强烈地感受到异化,并且自觉地从内心去表现异化感。异化感是一种人的自我分裂的痛苦的精神体验。异化成了现代派文学的重要主题,异化感成了现代派文学风格的根源。现代派作家以非理性、变形和荒诞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种种异化现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全文浸透着作者对于世界和人的思考,整部小说的主题也是在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主人公托马斯原本是布拉格医院著名的脑外科医生,与妻子离异后过着快乐的单身生活。他机缘巧合地认识了女主人公特丽莎,并与之结婚。苏联入侵布拉格之后,他们移居苏黎世,特丽莎由于忍受不了托马斯与众多情人鬼混和异乡生活的孤寂又回到了布拉格。随后,托马斯为了回到特蕾莎身边也返回祖国。萨宾娜选择离开她的情人大学教授弗兰茨而留在了日内瓦,后移居美国。回国后,托马斯因不愿把他早前写的《俄狄浦斯》随感改得面目全非,并拒绝在表明收回自己言论的信函上签名而被开除,最后竟当了一名玻璃清洁工。至此,夫妇二人便搬到乡下,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看似田园般生活,直到两人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本书中的人物情感十分复杂混乱。三位主人公托马斯、特蕾莎和萨宾娜之间存在三角恋情,每个人有不同的爱情体验和追求;除爱情之外,人物内心对各自生活的选择和境遇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化情感体现。

2.1托马斯淡薄无情

书中托马斯推崇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俄狄浦斯其实就是西方文学中自我异化和寻找自我的原型人物。托马斯的感情生活尤其显示出他的人生徘徊于轻重选择的两难,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无情,他不仅跟自己的亲生儿子和父母断绝关系,在爱情中也只是有性无爱地流连在多个不同女人之间,即使是结婚之后也对妻子背叛和不忠。托马斯和前妻有一个儿子,离婚宣判时孩子被判给了母亲。托马斯被要求将三分之一的薪水付给母子俩,这样他便每月可以去看儿子两次。然而每次托马斯去看儿子时,前妻总是爽约,为此托马斯明白要付钱给前妻才能看儿子。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这辈子都不要见儿子。如果说前妻把儿子当做交易挣钱的物品,那托马斯也算是同意了,因为他决定永远不买这笔账,即使我们说的是他的亲生儿子。当他的父母跟他断绝关系之后,他反而觉得一切都变得轻松了。把周遭的人尤其是亲人和亲情当做物品一样对待和割舍,这显示了托马斯作为人的感情已经发生了异化。作品最后的部分,昆德拉还是让托马斯回到了妻子的身边,两人表面上看的确度过了一段平静快乐的田园牧歌般的快乐时光。但是,那时候的托马斯已经不是原来的托马斯了,他失去了高贵的职业、家人的温暖以及情人的离去,自己也已步入了中老年,在经历了种种坎坷和风波之后,可想而知他的疲态早已代替了他年轻时候的风流倜傥。这个时候的托马斯选择了特蕾莎也许仅仅因为“非如此不可”,也就是他需要一个能让他生活继续的地方,有没有大家认为的爱情,那还很难说。他的无情带他在一次次抉择中选了轻的一端,这是托马斯的情感异化表现。

2.2 特蕾莎痛苦压抑

特蕾莎在爱情的道路上迷失了原本可能具有的平等的性别身份,她在对托马斯的不断妥协中,沦为了一个依靠男性而活的形象,她为此付出了痛苦的代价。

逃离了母亲的掌控,特蕾莎因为六次的偶然而选择与托马斯相守。遇见托马斯之前,可能特蕾莎的女性气质非常贴合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与规范,但在与托马斯同居到结婚的那段时间,特蕾莎完成了巨大的转变:从自我到他者。在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中,她说“平等意味着互惠——对‘他者意识权利的对称认知。”而在与托马斯的爱情中,这种互惠并未真正的达成,所以导致了特蕾莎长期的自我压抑,被噩梦缠绕。女人因为将自己放置到社会上的女性位置,而失去原本可能存在的平等性,因而甘愿在婚姻中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在男人的世界里沦为奴隶,成为纯粹的客体。特蕾莎正是在托马斯的世界里,努力的扮演好妻子,在社会角色上又努力的扮演好女性。她以自卑、恐惧和懦弱来反抗丈夫的不忠,以无尽的噩梦宣泄内心的不满。特蕾莎把身体奉献给托马斯,目的是为了和过去的不幸生活一刀两断。也许在特蕾莎的思维模式里爱情更像是一场完全相互奉献肉体的交易,而对特蕾莎来说只有完全奉献肉体才表示付出了灵魂的这一传统思想是特蕾莎多年苦恼的根源。因而这一切注定了特蕾莎的婚姻是无自由的,而无自由就无意义。

2.3 萨比娜叛逆厌世

萨宾娜的异化就体现在她否定一切价值观,以至于生命中就只剩下背叛,毫无疑问,她将陷入虚无主义的困惑和深渊之中。从爱情和对待男人的角度来看,萨比娜清晰地将爱情和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隔离开,一边疯狂地与情人们缠绵,一边执着的作画,为了自己梦想而活。一点点的男性主义压制都令她都无法接受,即使是在对她崇拜万分、宠爱有加的弗兰兹面前,她仍然坚定了选择反抗。“背叛”成了她人生的关键词。虽然她的人生对女性自我意义的追求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她却无所顾忌的生活在自己的女性世界里,迷失在其中,完全无法与男性世界达到正常合理的融合与交流。从这一点看,她的男性的情感是永恒的背叛和逃离,这也是一种异化。在自我价值的驱动下,她逐渐远离了人生的重心,萨宾娜脱离了正常人的生存空间,她追求自由最终却失去自由,向往背叛最终却没有可背叛的了,努力想要挣脱生活的重负最后却又失重。她在背叛一切的过程中让自己陷入到一个空虚得可怕的空间,最终她才醒悟到,背叛到最后还是没能成功背叛,反而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浪费在这无穷无尽的背叛之中了,所以她只能落得越来越孤独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情感结果。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将托马斯、特蕾莎及萨宾娜的情感异化通过他们各自的生活表现了出来,将他发人深省的存在主义态度摆在了读者面前。从存在主义者的角度来看,个人必须置身于实际处境中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获得自身的存在,人是自由的,依赖于他所选择的价值。在这部小说中,人物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证明自身的存在,同时是对自身异化的一种反抗。特蕾莎、托马斯、萨比娜都用各自对自身异化的反抗在生命轨道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昆德拉笔下的人物在生活中不断选择、思考又不断反抗,都试图过上自己如愿的生活。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类世界生活的希望,虽说这样的希望给人感觉不那么单纯美好且多了些沉重和忧虑,但是却给读者们带来了美好体验和深思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彭少健. 米兰·昆德拉小说:探索生命存在的艺术哲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3]陈江. 《生命之轻之重——对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赏析》[J]. 赤峰学院学报, 2013, 34(8): 131-132

[4]王燕:《异化的新层次展现——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人本思想》[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5]王光碧:《试论西方文学中的异化主题》[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4):30-32

[6][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昆德拉异化情感
米兰·昆德拉(素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情感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