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万峰林 黔西南大地跳动的音符

2016-05-10 20:42吉元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峰林布依族田园

吉元

万峰林群峰罗列,各种完美的造型和谐共生;峰林之间,无数明河暗流纵横,溶洞峡谷此起彼伏,颇有几分山水仙境的韵味。

“八卦田”由8块环状的小块田地环环相扣而成,平卧在农田中央,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层叠有序。

布依族善歌舞,哪怕是在劳作中,布依姑娘头顶蓝天白云,身披锦绣衣裳,手执鲜艳的花朵,也会翩翩起舞。

300多年前,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了大江南北之后,来到西南地区,在贵州辗转流连40余日,写下了《黔游日记》。其间,他曾两次游历万峰林,对这片连接贵州、广西、云南的峰林惊叹不已:“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峭峰离立分宽颖,参差森列拨笋岫。”

万峰林从海拔2000多米的兴义七捧高原边沿、万峰湖北岸和黄泥河东岸呈扇形展开,逶迤连绵至安龙、贞丰等地,长200多公里,宽30~50公里。在这片广袤的区域中,近2万座高峻、奇崛的山峰重重叠叠,向着遥远的天际铺陈开来,像大海里的波澜,起伏不平,浩瀚无边,衬托着山脚下的农舍、田土、树木、竹林、池塘,如同巨幅风光画。这里峰内有谷,谷内有峰;峰里有田,田里有峰;峰下有寨,寨里有峰,世居于此的人们不断传承,谱写了悠久的生活乐章,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峰林,成为跳动在高原上的最美音符……

峰林阵2万座峰峦争奇斗艳

距今3亿年前,万峰林所在的地方,还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在2亿多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地壳上升,山峰出现,石灰岩被冲刷、风化而裂缝,逐渐形成了现在无数的洼地、河流、溶洞、峰林、暗河、漏斗等奇观。

万峰林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为东、西峰林两大部分。东峰林多为巍峨的峰丛,以田园风光见长;西峰林以高原喀斯特地貌为主,以丰富的水色取胜。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在峰林下的农田中缓缓流淌,像一根丝带,把沿岸散布的几个布依族村寨珍珠般地串连起来,挂起了一帧奇峰似林、田坝胜锦、村落如珠、古榕若翠的巨幅画卷。泛舟河上,随着船棹慢慢划起的涟漪,两岸天然的山水画在眼前徐徐展开。

根据形态特征,万峰林的峰群可大致分为宝剑峰林、列阵峰林、罗汉峰林、群龙峰林、叠帽峰林五大类:宝剑峰林如同出鞘的宝剑,挺拔险峻;列阵峰林如沙场秋点兵,庞大军队列阵出征;罗汉峰林高低相仿,排列均匀,苍翠的植被笼罩其上;群龙峰林逶迤连绵,似群龙起舞,欲扶摇直上,腾云驾雾而去;叠帽峰林,多由水平岩石组成,下部缓、中部陡、顶部平,就像一顶顶大毡帽被扣在了田园之间……

从高空俯瞰万峰林,只见群峰罗列,气势壮阔,各种完美的造型和谐共生;峰林之间,无数明河暗流纵横,溶洞峡谷此起彼伏,颇有几分山水仙境的韵味。这样的地形地貌,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极为相似,曾让许多人误以为到了桂林。特别是那群山、村庄与田园的组合,如果不是亲临实地,谁也不会相信,在“地无三尺平”的云贵高原,竟有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据说当万峰林向相关单位呈报资料时,曾被主审方认为他们使用的是桂林的照片,因而被认定为“作假”,后来经过确认,误会才消除。由此可见,万峰林的风光特色,也有几乎不逊色于桂林山水的惊世之美。

春天,是万峰林最美的时刻。在观峰道上,青灰色的秀丽峰林尽收眼底,生机盎然的田园、曲曲折折的河流、古色古香的村寨、郁郁葱葱的树林与一座座奇美的山峦融为一体,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艳……这一切都弥漫着淡雅而宁静的气氛,令人陶醉。

田园曲天然漏斗“地眼”和“八卦田”

美丽的峰峦连绵起伏,而在万千峰林之下,沃野呈现,阡陌田园中,四时轮番上演丰收景象,一茬又一茬地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希望。这些田园大多平而不整,其中任何两块的形状都不尽相同,直线、斜线、弧线、曲线、圆线等各种形状一应俱全,错落有致地拼接成大自然的艺术图案。

流连在田园之间,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深不见底的坑洞,这就是“地眼”,村民说那是“大地的眼睛”,地理学上的专业称谓叫“岩溶漏斗”,是在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万峰林区域的漏斗被称为“纳灰漏斗群”,它们呈序列的带状分布,揭示着万峰林的底部有一条巨大的暗河。

地表上,被绿色遮蔽的小河欢快地流淌,它们既可以浇灌田地,也可排走多余的水流;而位居田野中的漏斗,则配合暗河,发挥着调节水量的功效——当洪水泛滥的时候,多余的水流就通过漏斗汇入地下暗河,保证良田丰收。如此神奇而高效的“天然水利系统”,真是大自然的奇迹。

除了千姿百态的峰丛之外,万峰林还有一处标志性景观,那就是“八卦田”。8块环状的田地环环相扣而成,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层叠有序,各小块的庄稼颜色各异,有的深绿,有的浅绿,有的淡黄,所以环形线条十分清晰。

贵州素有“地无三分平”之称,而八卦田一带却平田万亩,人们止不住惊叹此乃天赐良田;八卦田中有3个漏斗,深不见底,加上以漏斗为中心排列成圆环的形态,更增加了几分神秘气息,甚至有人猜测说,这就是诸葛亮留下的一处八阵图……

万峰林还有野钓爱好者心中的“圣地”——万峰湖,由天生桥电站大坝将南盘江截留而成。万峰湖开阔秀丽,水湾幽深,沿岸有众多峰林、石林、溶洞、石坑、森林等美景环绕,相映成趣。翠竹绿树之间,还掩映着一座座吊脚楼,不时传出阵阵山歌,诉说着多民族地区的浓郁风情……

民族风“四乐同堂”的布依八音和“傩仪”

兴义境内,少数民族以布依族为主,他们能歌善舞,喜欢用歌舞抒发情感,赞美故乡美丽的风光,歌唱美好的生活。哪怕是在劳作中,姑娘们头顶蓝天白云,身披锦绣衣裳,手执鲜艳的花朵,也会翩翩起舞。

古朴的说唱艺术“八音”在布依族世代相传。所谓“八音”,通常是指笛子、箫筒(无膜笛)、牛骨(马骨)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钗等8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布依八音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因其源远流长、婉转优雅,民族特色浓郁而被称为“声音活化石”。它的原型属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并开始出现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

布依八音经历了由纯器乐曲、表演唱、八音座唱乃至后来的布依戏的发展过程,形成四种音乐形态同宗同源的独特景象。并且,这四种不同的音乐形态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亡,而是同时存在,形成了“四乐同堂”的状态,实在难能可贵,是研究民间文化沿革发展的“活标本”。

除了音乐,布依族生活中的“傩仪”同样别具风情。关于“傩”的礼仪可谓源远流长,遥远的史前时代已经存在,到了商周时期,就已经在许多华夏民族中盛行起来。古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关,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保持对“鬼神”的敬畏,才能达到趋善逐恶的目的。不过到了现代,万峰林的“傩仪”早没有了封建迷信的愚昧,而逐渐成为一种极富生活气息的娱乐性祭祀活动。

时光流转,四季轮回,弯弯的小河终年流淌,迎来送往一次又一次的丰收,唯有万峰林青山依旧。那些布依族、苗族等原始风貌保持较好的少数民族村落,在峰林中散发出令人感动的质朴气息,在漫长的时光中凝固下来。

猜你喜欢
峰林布依族田园
九旬竹雕大师自学成才
峰林蛋炒饭
蛋炒饭助力脱贫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少数民族音乐
田园美景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