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湖北省进出口产业安全的建议

2016-05-10 16:28胡敏捷
商场现代化 2016年8期
关键词:湖北省建议

摘 要: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识到发展的弊端,通过建立TPP、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方式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致使湖北省内进出口产业安全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本文针对湖北省如何维护自身的产业安全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产业安全;建议

为适应全球经济贸易环境的新变化,以提高湖北进出口产业安全水平、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就目前湖北面临的产业安全形势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升创新能力

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湖北省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育一批以光电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等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若干国家级大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逐步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光电通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品及企业竞争力。

2.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发挥在鄂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支持和鼓励现代农业加工技术、船舶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科技产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每年认定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举全省之力,挑选关键技术和产业共性,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完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管理制度,建立技术进口统计分析和联网管理系统,加强对国外技术研究追踪及对国内引进条件的分析指导,减少重复引进和低水平引进。

3.制定品牌战略,培育优势品牌企业

实施品牌战略,从技术、产品质量、外观、服务、企业社会形象等方面推进品牌建设,通过培育品牌全面提升我省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企业自身品牌建设,扶持东风汽车、武汉健民、湖北三峡新型建材等一批优势企业迈向国际品牌。明确化工、建材、纺织、机械、船舶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品牌定位,鼓励企业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应对国际风险能力。鼓励武钢集团、长江航运集团、冠捷、名幸电子、湖北宜化、东风汽车等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加强技术革新与国际合作能力,加快推进国际化步伐。

4.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鼓励省内开发区、高新区承接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核心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设备制造、关键基础材料制造等国际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积极开创以“品牌?+?整机代工?+?零部件企业”的“垂直整合一体化”的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稳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规范外资管理,引导外资流向。

二、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培育主导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支持湖北省内主导产业,扩大企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湖北产业集聚区发展质量和水平,打造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通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服装产业集群、电子产业集群、再生资源产业集群等优势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推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系统竞争优势

加大政策引导规划和整合湖北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优化重组,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批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的制造业。一是建立由科研机构、高校、中介、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发展电子机械、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集群。二是利用人才、科技优势发展武汉、襄阳、荆州、鄂州、黄石、十堰制造业。三是重点支持在国际上有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提高其在市场上的控制力。

3.立足比较优势,争创竞争优势

巩固电子产品、汽车、重型机械加工组装基地地位,参与国际分工,推进产业链延生,争取成为在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高的一环,利用湖北省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在国际上具有价格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保持纺织、汽车、光纤、机械、化工、成套大型设备等传统产业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对湖北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益的技术和设备等进口。

三、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1.加强产业安全数据库建设

建立和完善湖北产业安全信息发布体系,依托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湖北站的平台优势,建设和完善产业安全指南网地方子站,引导企业规避风险,引导产业平稳发展。加强重点企业与国内其他地区和相关行业的监测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建设。

2.建立产业损害预警长效机制

根据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合理设定产业损害预警的工作范围、目标及责任人等,推进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实施。研究出台有关湖北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绩效考核管理措施,明确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发展目标。推进产业损害预警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3.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产业安全

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产业安全理念,提高湖北企业对贸易救济措施的认识,提高其维权意识和运用国际规则能力。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全力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对贸易救济理论研究和贸易救济措施实践,为遭遇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损害企业提供智力支撑。

四、加强贸易摩擦应对水平,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

1.完善产业风险资本市场,提高应对资本风险能力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逐步完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发挥风险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段培育方面的先导作用,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促进资本要素与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支持国外银行、保险、社保等机构资金进入省内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2.强化对“走出去”工作研究

发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业技术、装备、规模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加强与周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合作。建立对外投资项目信息库,组织钢铁、化工等一批过剩产能企业与外贸龙头企业合作、加大对外投资政策力度。鼓励产能过剩企业以境外矿产资源开发与境外资源深加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将钢铁产能向欠发达国家转移。

3.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相关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指导高新技术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鼓励定期组织开展外贸企业、贸易公司、相关行业、中介组织交流会,提高贸易救济能力。

4.促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探索构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湖北国际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与国际知识产权部门对接,整合境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为湖北企业免费提供有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五、推进产业发展与企业协同应对产业安全

1.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维护企业国际贸易权益的作用

研究出台湖北有关出口产品反倾销应对办法实施指导意见,加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意识。推进行业中介智能分工、加强产业安全宣传培训、加快产业预警反应速度。

2.加强行业中介组织在产业损害预警中的作用

政府应通过定期举办产业损害交流会等方式,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实施本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开展产业安全数据库直报工作。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帮助行业组织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和维护产业安全重点问题研究、开展重点敏感商品的区域或国别分析研究、提高产业损害预警能力。

3.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湖北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湖北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联合研究开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由政府牵头成立湖北省产学研结合协调小组,选择武汉、襄阳、宜昌、荆州作为开展产学研联盟示范区,探索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创新型大省和创新型湖北的新模式。利用武汉成熟的市场、技术需求旺、产业链配套齐全优势,积极与在鄂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关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单春红,曹艳乔,于谨凯.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外资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视角[J].农业经济研究,2007,6:23—30.

[2]国际制造业布局和转移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EB/OL].http://cyzy.miit.gov.cn/node/6278,2015-02-28.

作者简介:胡敏捷(1986.09- ),男,汉族,湖北武汉,经济学硕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规划、产业经济、体育经济

猜你喜欢
湖北省建议
湖北省“小个专”党建工作思考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二号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三代人的建议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