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考核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6-05-12 09:43楼建伟宁波大红鹰学院公共体育部浙江宁波315175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楼建伟(宁波大红鹰学院公共体育部 浙江宁波 315175)



团队考核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楼建伟
(宁波大红鹰学院公共体育部 浙江宁波 315175)

摘 要:该文主要对“团队考核”的评价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团队考核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提高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团队考核 高校体育 教学评价 实验研究

如何更好地在独特的学科领域内,进一步丰富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更多研究关注的视觉。为此,该研究试图对“团队考核”评价机制在高校健美操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旨在完善现代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做出有益的尝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高校体育教学,团队考核,教学评价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实验设计方案

2.1 实验对象

从大红鹰学院2014级学生中选取2个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班,共76名女生,实验班对照班各38人。

2.2 实验时间

从2015年3月开始到2015年6月结束,共17周课,34学时。其中前7周为实验前期阶段,实验班与对照班同步同期,学习内容一致。后8周为实验阶段,教学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教师指导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最后2周完成考核及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

2.3 实验程序

表1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成绩比较(±s)

项目   组别   实验班(n=38)对照班(n=38)t  P身体素质分  76.82±0.44  76.51±0.39  0.24   >0.05健美操专项分实验前66.89±0.45  64.97±0.34  1.48   >0.05身体素质分  78.18±0.45  77.21±0.35  0.75  >0.05健美操专项分实验后82.32±0.93  76.32±0.75  4.16  <0.05

表2 实验后两组学生各项能力比较(±s)

表2 实验后两组学生各项能力比较(±s)

组别   人数   自学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实验班  38  4.65±0.45  4.58±0.45  4.58±0.50  4.60±0.45对照班  38  3.64±0.82  3.71±0.76  3.76±0.82  3.66±0.94 t    6.32  5.78  5.34  5.51 P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学生对健美操兴趣及参与意识的比较(±s)

表3 两组学生对健美操兴趣及参与意识的比较(±s)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实验班  5.15±5.22  8.19±4.45对照班  5.63±5.07  6.66±4.75 t  -0.39  2.03 P  >0.05  <0.05

(1)实验前测试阶段:实验中对两个教学班采用同一教材、同一位教师授课,两班学生在实验前对身体素质(50 m、800 m、立定跳远)和健美操专项技术(7种基本步伐、基本手型)等方面进行比较(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实验阶段:对照班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自由组合分成4~6人的7个小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学习资料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对照组成绩考核为5人一组各自完成所授套路,实验组考核实行团队考核法,其中每位同学的技术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技术占40%,团体表现占60%,技术成绩评定由艺体教研室的相关健美操教师按照健美操评分规则集体评分,取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

3 结果与分析

3.1 团队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及专项技能的影响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两方面,合理地改进考核机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后,两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种考核机制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差异不大。而在专项技能成绩的比较上,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了团队考核评价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考核方法,原因在于:采用团队考核机制,能有效地反复地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督促每一位学生加强学习和训练,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提高体育运动技能。而传统的个人考核评价机制,学生往往是单兵作战,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对问题的存在不能及时地发现与处理,从而影响运动技能的提高。

3.2 团队考核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人生发展、社会发展及民族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把学生各方面能力作为调查指标。

由表2可知,实验结果均表明,实验班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对照班有明显提高。原因在于:团队考核法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强调“任务引领,做学一体”。要求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按教师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每位同学在课后开展自主学习,继而在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交换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最终达成团队意见的统一。这种考核机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空间,增加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因此,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提高。

3.3 团队考核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方面的影响

实验中,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技能掌握情况,运动参与态度进行相关评定。实验后,两组学生对参与健美操运动兴趣评定结果差异显著(表3),主要原因在于捆绑式的团队考核机制有效地克制了大学生的惰性,激发学生在共同利益驱动下开展体育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在运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体验到运动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4 团队考核模式对课堂氛围的影响

团队考核模式旨在营造一种自主、合作、互动性的探究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实验班课堂气氛活跃表现在小组内部的交流与学习频繁了,学生练习密度增强了,专项技能进步明显了,特别是在阶段性的复习课中,实验班采用小组轮流上台练习动作的形式, 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团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而对照班学生采用个人考核机制,在教学活动中,大都采用“各自为营”的学习策略,在填鸭式的教学氛围中,大部分同学出于羞涩感,缺乏相互的交流与学习,在集体练习过程中,多采用班级集体练习的形式,即使是按照教学队形,分排或分片进行练习,大多只能作壁上观,很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结语

(1)高校体育教学中团队考核法有效地规避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个人考核机制的诸多弊端,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2)团队考核的内容设置与改革,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职责,促使学生为了团队的利益主动学习,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团队考核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人际交往,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协作精神,这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刘书元,刘金凤.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模式的创新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4):91-94.

[2]方哲红.“小团体”学习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2(3):70-73.

[3]马永红,翁颖.团队考核纳入大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10):6-10.

作者简介:①楼建伟(1978,1—),女,汉,诸暨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48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048-02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