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准从用中来

2016-05-12 02:22鲍淡如
中国社会保障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办办事数据中心

■文/鲍淡如



数据准从用中来

■文/鲍淡如

鲍淡如

曾任上海市社保中心主任、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受聘任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特约研究专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上海现代金融职业研究所所长。

社保经办管理随着社保事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超过了18亿。与其对应的是17万多的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平均一名工作人员服务1万多人次。社保工作人员是怎么做好服务的呢?关键是强化了经办管理服务的基础工作,全国32个省级经办机构和257个地级以上城市经办机构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参保人员的基础信息、参保缴费情况、待遇领取情况、基金征缴归集情况等都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形成了关乎整个制度运行的数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社保经办管理的信息化还有不少问题。例如数据库建设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建成数据中心的地市是257个,与省级机构联网的是331个机构,也就是说有74个机构并没有独立的数据中心。例如还没有做到全联网,省地经办机构与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服务机构网络联通率在81%-94%之间。例如各地方的服务方式还有较大差异,有的已经基本建成网络化办事系统,有的还只是开通了网上查询,而网上不能办事又影响了参保单位和个人用网的积极性。基础差的地区,经办管理还没有摆脱专管员制的模式。即使实行了综合柜员制的地方,也有大综合与小综合的区别。这些当然与管理体制有关,与管理理念有关,但根本的还是数据基础问题。

所谓数据基础问题包含了三大问题。其一是数据质量,其二是数据共享,其三是数据运用。

先说数据质量。对于每个参保人来讲,有一个初始数据采集和确认的工作。因为相当多的人员是集中进入制度体系的,加上10多年前的管理与现在比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相当一批数据先天不足。凡是后来下功夫对数据进行校核甄别的社保机构,数据质量较好,其他机构管理的数据准确性存在很大问题。此外,社保工作一波又一波推进,也没腾出时间专门对数据进行梳理,问题就积淀了下来。于是尽管有了大量数据,但不敢直接使用。参保人来办事还是要带大量资料比对审核。数据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由于数据不准,也不敢开通网上办事。

再说数据共享。数据不准底气不足,加上对信息安全的误解,不太愿意实现数据共享。数据进来就不往外放,与个人之间缺少共享交换的机制,也失去了校正数据的极好机会。与相关部门之间没有数据共享的合作,于是养老金领取人的生存验证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

最后说说数据运行。社保覆盖人的一生,在几十年的长周期里参保人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的数据储存方式则是碎片化的,养老与医疗、就业与失业,以及工伤、生育数据都是分别处理并储存的,且按年按月切割。这种方式不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虽然满足了分险种分时限的政策管理和统计,却将生动活泼的千变万化的情况舍弃了。

在互联网思维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不断涌现、国家提出了“互联网+”要求的新时期,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差距,下大力气抓好社保数据建设,适应社会保险全覆盖带来的新挑战。借用“宝剑锋自磨砺出”的句式,应当承认“数据准从用中来”。数据不是消耗性资源,恰恰相反,数据会越用越多、越用越活。我们一方面要建立数据校核比对纠错的机制,一方面要开放数据共享、推动数据多角度运行。在动态中提高数据质量和用高质量的数据服务推动社保事业发展,这才是良性循环。抓住了数据这个生命线,社保事业将焕发出无限活力。

猜你喜欢
经办办事数据中心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各自为政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明天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