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与杀生

2016-05-14 09:08冉浩
知识窗 2016年8期
关键词:鸟类野生动物物种

冉浩

放生,在当今是个流行词儿。许了愿,要放生积功德;做了坏事,要放生忏悔;没事,也要放生修好。于是,各种水生动物被倒进河里,各种蛇虫被丢进林子里……结果,放生已经危害到了自然生态的安全。

放生还是杀生?

有人为了放生而放生,眼镜蛇被丢进广东的公园引发市民恐慌,田螺被成吨地倾倒导致河水变得腥臭,陆龟被扔进河里结果淹死——只要在网上一搜索,你就会不断看到这样的荒唐事被报道。这些事件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还有可能威胁生态安全。

以被放生最多的红耳龟(巴西龟)为例,它的原产地为美国中部,它的适应能力极强,是地摊宠物贩子的最爱之一,人们为此还给它起了各种吉祥的名字。在我国,红耳龟每年的养殖增量在5000万只左右,在龟类宠物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电影《赤壁》里诸葛亮都在用它占卜天象……事实证明,由于其产量高、价格低廉,成为了放生爱好者的首选。

红耳龟可是上了“世界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黑名单的。它可以通过竞争和捕食造成本土鱼类、蛙类、龟鳖类等多个动物类群减少甚至灭绝,单以龟鳖类来说,红耳龟至少能对我国一半的淡水龟物种造成严重影响,它的到来不啻一场生态灾难。

现在,我国红耳龟的数量已经超越红耳龟原产地,成为世界上红耳龟数量最多的国家!而这其中,放生者“功不可没”。以佛教名山普陀山为例,仅2005年一年,清理出的红耳龟就有286只……如此放生,是对本土动物的杀生。

生,该怎样放

放生的人希望放生的动物回归自然,但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如某地冬季大批放生的鸟类,结果大量被冻死、饿死。放生的底线是,让动物能活下去,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放生之前,人们必须要搞清楚动物的习性、生活环境,对本土环境会不会产生破坏作用等,这是基本功课。以此为前提,还要慎重选择放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尽量放回原栖息地,而且还要认真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如红耳龟,由于对环境有破坏作用,就不应该放生到野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南北物种不能调换放生地点,如南方蛇类如果在北方放生可能会被冻死或造成环境危害。

其次,被放生的动物的身体状态要好,如果疾病尚未痊愈或行为、肢体、感官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其日后生存的,都不能放生到野外。如一些迁徙中落伍的鸟类,经人为救助后已经康复,应及时将它们运往迁徙地,选择环境适宜的地点放飞。

“小放生”与“大放生”

现在很多地方,放生的人不是去救助野生动物,而是去市场买。结果,放生成了一股拉动野生动物贩卖的市场力量,反而使动物深受其害。鸟类研究专家刘慧莉曾直言:“大家看到一只活的放生鸟,背后是更多的尸体,在粘网上、在运输过程中,有大量的鸟类死亡。有研究人员告诉我,1只放生鸟背后是20具尸体。”——这样放生的背后未免太过残酷。

去市场买野生动物进行放生,是狭义的放生,与其这样“积德”,不如掌握商贩买卖野生动物的证据,求助于政府执法的力量,斩断其利益链,才是上策,是为“大放生”。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救助鸟儿的爱心,不如在候鸟迁徙时守护在其飞行迁徙的必经路线上,救助受伤的鸟儿,劝说、阻止和震慑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想捕捉鸟儿的人;同样,去买鸟放生的话,不如去捕鸟的村民家中传播鸟类保护的知识,帮助他们去寻找其他的致富门路。甚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造林、护林,为动物创造栖息地,守护它们,让它们世代繁衍。

猜你喜欢
鸟类野生动物物种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丽水发现新物种
鸟类靠什么认路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鸟类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鸟类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