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舞的故乡

2016-05-14 14:36李定青
丝绸之路 2016年9期
关键词:太平兰州黄河

李定青

在浩瀚无垠的西北高原上,有一种令人震撼的舞蹈,它就是兰州太平鼓舞。

一场舞姿优美、气势磅礴的太平鼓舞,舞碎了母亲河上的粼粼波光,舞醒了白塔山上的朵朵野花,舞亮了华夏都市的万家灯火。它燃起我对这片美丽的古丝绸之路重镇的美好向往。

兰州位于九州山下的黄河两岸。走近它,亲近它,你会发现,这块充满神奇魅力的天堂,不但蕴藏着悠远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灿烂的文化,而且随处可听到舞了600多年的太平鼓舞。

兰州是太平鼓舞的起源地。兰州市博物馆里保存着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鼓,它是鼓的“鼻祖”。据传,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在西征兰州时,攻城未果,当时守将为胡人扩廓帖木儿。于是,徐达在民间暗访,最后从当地百姓担水的水桶联想到三尺长鼓,这样可以把兵器收藏在鼓里,再乔装打扮,敲锣打鼓,混入城中,最终顺利攻城。百姓在兴高采烈地庆祝天下太平的同时,也把此鼓誉为“太平鼓”。于是,每每凯旋或遇节日,都有百姓以鼓缠身,在欢欣鼓舞、龙腾虎跃的气氛中或闪、或展、或腾、或挪、或翻、或转、或跳、或跃,尽兴舞蹈。可见,早在明朝初期,兰州人就喜欢以太平鼓舞自娱自乐。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太平鼓的雏形。宋代王应麟在《玉海》中写道:“羯鼓如漆桶,两头具可击。”丝绸之路使东西文化融合贯通,那时,鼓可以在战争中鼓舞士兵的斗志,也用在祭祀和舞蹈的场合。

太平鼓与兰州百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今,它经过民间艺人的编排和改进,形成了专业化、独具特色的舞蹈,在继承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发展成融合戏剧和武术技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太平鼓舞。声势浩大的太平鼓舞,或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或如黄河水汹涌澎湃,不可阻挡。它是一颗深藏在皋兰山里的祖母绿,以绚丽多彩的原生态舞蹈形象,冲出兰州人的心灵峡谷,飘荡云天。每一场都印记着兰州人生活的历史痕迹,每一声都见证着兰州的变迁与发展。

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有很多地区都盛行太平鼓舞,但没有哪一个地区像兰州太平鼓舞这样历史悠远、气氛浓烈。以致于它由兰州民间社火的节目发展成百姓钟爱并世代相传的舞蹈,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的舞蹈队,由民间的自娱自乐发展成奥运舞台的靓点,由普通的乡土艺术发展成世人惊叹的“天下第一鼓”,成为世人友好往来、带有浓厚西北高原特色的璀璨星辰。

2008年10月,我有幸在平定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近距离接触到兰州太平鼓舞,便从此爱上了太平鼓舞。那是一座座并不景气的由石片垒砌的村落,斑驳光滑的石板小路依稀印记着古丝绸之路重镇上车水马龙的喧嚣。旷野的萧条连同静默的母亲河,组成一幅幅静待开发的宏伟蓝图,在太平鼓舞的旋律中透露着古老兰州的期待与渴望。在工作之余的纳凉晚会上,我都要模仿着舞上几曲,甚至茶余饭后也不停地手舞足蹈,仿佛着了魔似的。离别后回到家乡也恋恋不忘,太平鼓舞成了我的特长。于是,那兰州的人、兰州的山、兰州的一草一木,也成为我日夜的思念。

想念纯朴豪放、粗犷内敛、具有民族情怀的兰州人。

想念那河流蜿蜒、群峰竞秀的山城水韵。

一声声太平鼓舞的交响从山村悠悠穿过,一群群黎民百姓从远方纷至沓来。清脆的鼓声、鼓声的回音,连同各式摄像机的闪光,萦绕在母亲河上。

高高耸起的桅杆,保持往日的本色,悄悄探索着隐藏在母亲河深处那不为人知的秘密。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从巴颜喀拉山隆重起航,过玛曲,沿临夏,穿过兰州这块风水宝地,滔滔向东,汇入大海。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和风调雨顺的区域优势,造就了它的美丽、富饶。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早在盛唐时,就有“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说法。尽管隋末唐初和宋元时期的战乱以及清代后期的天灾人祸给这块神圣的土地造成负面影响,但兰州也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不断发展。兰州处处印记着高适、岑参、刘元鼎、王之涣、王昌龄、谭嗣同等著名诗人的足迹。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黄河两岸也自然成为兰州文化兴起的摇篮。具有黄河风情的兰州人,传承着太平鼓舞,也使其成为庆祝节日的一道亮点。

在兰州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山坡田野,还是在村前河边,太平鼓舞都是当地人的自然舞蹈。那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美好倾诉。更有睿智的表演者们,群体摆出鹰击长空、两军对擂、三阳开泰、铁臂合围、万马奔腾等阵势,众人附和,锣钹伴奏,咚咚锵锵,悠悠扬扬,引得观众争相围观,无不为其威武雄浑的旋律所动容。现在想来,太平鼓舞之所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闻名遐迩,广泛流传,大概正是因为它那来自民间的纯朴、独特的魅力诱惑吧。因此,兰州也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

兰州不仅是游子的精神依托、艺术家追求的境地,也是投资者们向往的天堂。10多年来,随着改革浪潮的推进,各大工业园蓬勃兴起,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外企,有的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看准了这里的黄河风情、这里的丝绸烟雨。更有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和青藏铁路在此连接,加上兰州至西宁、兰州至福州等多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汇聚,打通了四面八方的交通命脉,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开启了绿灯,铺就了广阔而锦绣的前程。

近年来,敦煌、滨河、奔马、黄河、凉都、昆仑、兰州百合等著名或驰名商标品牌,仿佛太平鼓舞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飘向祖国山川,飘向世界各地。那“平沙落雁”、“筏客搏浪”、“绿色希望”、“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雕塑,成了太平鼓舞抑扬顿挫、连绵柔合的曲调,使人回味悠长。而兰州百合、刻葫芦、白兰瓜、黑瓜子、永登玫瑰、兰州水蜜桃、冬果梨、软儿梨,却是太平鼓舞的曲谱,蕴藏着兰州人的智慧光芒。

太平鼓舞的故乡的确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黄河风情线是印染在兰州古城胸前一朵芬芳四溢的玫瑰,静卧在九州山脚下的黄河两岸轻轻摇曳,又仿佛大自然恩赐给兰州这块黄土高原上璀璨的金色彩带,不断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40里风情线上,两轮古老的水车,静默在兰州水车园内,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它们与黄河相依相偎600年,从不分离,你可以想象这个号称“水车之都”的古兰州城当时繁华的场景,据说,远远超过“水车之城”叙利亚哈马水车的八倍。东面是气势恢宏的黄河铁桥,铁桥写满了历史的沧桑。它建于光绪年间,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如今,在铁桥的不远处,新建了多座桥梁,仿佛镶嵌在黄河古道上道道美丽的彩虹,雄奇壮观。而黄河铁桥古老的历史始终印记在兰州人的心上。

走进黄河风情线就如同走进了艺术家的天堂。在水车园的西面是名扬天下的巨型“黄河母亲”雕塑,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它是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的杰作,描绘了一位侧卧在黄河岸边神态慈祥的黄河母亲,呵护着身旁正游泳的幼儿的情景,象征了哺育着中华大地芸芸众生的博大、慈爱的黄河母亲和健康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制作精美、细腻,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直观地展示了兰州悠久的历史文明。

然而,更精彩的当属黄河索道了。眺望远方,只见载客的电缆车徐徐行驶着,仿佛高空轻舞的雁翎,向对岸缓缓飘去。从缆车上俯瞰,汹涌东流的黄河水从兰州城悠悠穿过。对岸的白塔高高耸立在白塔山,白塔山巍峨神奇,绵延起伏,似乎紧拥着兰州城。

2013年4月28日,我伫立在白塔山顶,只见那波澜壮阔的黄河独领风骚,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兰州城全景尽收眼底,如一幅瑰丽壮观的山水画。

黄河风情线如一道璀璨的霞光迎接着八方游客。兰州市政府计划把“两山”、“两线”、“两园”也规划到风情线的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黄河风情线将更加宏伟壮观。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到红军长征,从红军长征到新中国诞生,兰州人民时刻是革命队伍的强大后盾。每一次战斗、每一场动员,都在太平鼓舞的喜庆中谱写着鱼和水的深情,使得现代的艺术家们竭尽全力地在把太平鼓舞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编后捧上灿烂的舞台,再现了满腔豪情的革命志士们为革命的成功与敌人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英雄形象,兰州人民粗犷豪放、敢为人先的英勇气概和无私无畏的革命斗志,冲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视野和心灵。

在太平鼓舞的故乡行走,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之中。这里的每一处景点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与华夏山川的血脉紧紧相连;每一处景点似乎都与太平鼓舞结下了不解之缘,记载着艺术家们用心表演的盛况。

太平鼓舞是兰州人的太平鼓舞,它与皋兰山相依相偎,与黄河水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打造着兰州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生态。它所展现出的艺术价值和原生态神韵之美是中国文学和舞蹈学研究的典藏。因此,太平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实至名归。太平鼓舞既是兰州民间艺术的奇葩,也是兰州黎民百姓的骄傲。太平鼓舞也在这荣誉庆典的锣鼓喧天里,被剧作家们沿时代的印迹编写出《颂太平》、《五谷丰登》等更优秀的版本,一次又一次隆重地捧上历史的舞台。

兰州人终于把太平鼓舞舞成一条条洁净蜿蜒的河流,舞成千丝万缕的彩带,舞出了第一个横穿南极的科学家秦大河,舞出了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李栓科,舞出了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智慧型组织研究创始人王汝平;舞出了兰州“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和“绿色长廊”的现实版图。

以我想来,假如王之涣目睹了那如长虹卧波般座座气势恢宏的跨河铁桥,会不会舞上一支“万马奔腾”?他老人家一定会陶醉在太平鼓舞的韵律里,再度畅游兰州的山山水水,泼墨挥毫吧!假如王昌龄眼见兰州那鳞次栉比的高楼,会不会也舞上一曲风风火火的“三阳开泰”?他一定会在黄河风情线的美景中,顺着白塔遥指的方向,静立在“黄河母亲”的雕塑前,开怀畅饮,诗兴大发吧!假如谭嗣同眼见那纵横交错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一定会在“五人墓”前深深鞠上一躬,大声呐喊:“我们的愿望实现了!”

太平鼓舞以兰州普通的3尺长鼓为启蒙,以民间舞蹈为基础,表达出兰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兰州发展的史诗,是珍藏在百姓心灵中的一份浓厚情感。太平鼓舞的旋律已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融合到世界的大家庭中。

如今,它不只是一方受追捧的舞蹈,它把世界人民的心紧连在一起。它伴随着兰州数百年的狂舞,在兰州不断的发展中升华成世人瞩目的国宝,怎么能不让五湖四海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呢?

猜你喜欢
太平兰州黄河
太平风俗美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劝君莫做“太平官”
兰州琐记
『黄河』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