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模式的教育

2016-05-14 16:41牟晓潇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厂工业时代

牟晓潇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人类社会的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为了给工厂提供不受束缚的自由劳动力,家庭的一些重要职能,开始转移到一些专门的新机构中去,老人抚养交给了养老院,救济院和疗养所,并且儿童教育也交给了学校。但是,新的教育方式由此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至今存在。

在工业时代之前,最早先是采集和狩猎的时代,整个部落都要担负起教育年轻人的职责,而教育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幸存的机率。到了农耕时代,个别辅导教学和学徒制代替了早期的教育形式,孩子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才能在农田里发挥作用。但是,到了工业时代,劳动已经离开田间和家庭,所以为了使孩子适应工厂劳动,学校教育也必须根据工业时代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设计。

由此,一种新型的教育范式出现了——“工厂模式”。这是一种以工厂为“模特儿”的群体化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教授的内容除了“表面上的课程”外,即读书,写字,算术和一点历史和其他几门学科,在它的后面还有看不见的潜在课程。并且,学校最重要的课程并不是那些显性的课程,而是它“潜在的课程”。美国作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这种“潜在的课程”称为“隐蔽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关于以下几个方面:(1)守时:按时完成作业。(2)服从:对于命令的无条件听从。(3)有毅力:习惯于做死记硬背的重复作业。(4)标准化:和同伴的步调保持一致,在同一时间内用同种方式学习同样的内容。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能为儿童将来进入工厂生活作充分的准备。

在工业时代,大部分的人都在流水线上工作,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的不需要动脑的工作,同时雇主不需要也不希望雇员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因此,也就没必要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而且这对于许多公立教育体制来说代价也过于昂贵。雇主真正所需的是让教育系统培养出大量能适应工厂劳动的学生,只要能筛选出很少一部分准备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使之成为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得不说,工业时代的这种教育体制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它能非常高效率地学生进行分类,哪些人适合做体力劳动,哪些人更适合从事管理岗位或者做专业工作,从而有效而迅速的满足工业时代的需求。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却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当今社会。

现在,学生就像是工厂中的一个个待“加工物”,学校就像是一个个的“大工厂”,而老师就像是一个个流水线上的“工人”。于是,我们在老师的“加工”下,变成了一个个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商品”,等待着“顾客”的挑选。但是,这样千篇一律的,没有思想,不知创新的“商品”,怎么能入的了顾客的眼呢?于是,问题出现了,“顾客们”抱怨找不到优秀的人才,学生埋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从根本上来说,工业时代说设计的教育只是满足于少数人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儿童都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的,并且每个人的学习需求也有差异。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通常的做法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教授预先确定的,数量刻板的内容。所以,在这样刻板的集体学习结构下,每个班级中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总是在未掌握已有知识的情况下,被迫匆忙学习后续的内容。于是,他们与优生之间的距离的逐渐加大,同时他们也在拖优生的后腿。由此产生的恶果不断循环。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样的工厂式教育模式或许在不就的将来会进行一次变革。

猜你喜欢
工厂工业时代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