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福建南音的审美特征

2016-05-14 05:25黄鸿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对称古雅南音

黄鸿辉

内容摘要:福建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保留着汉唐古乐的遗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演变轨迹、演奏乐器以及演唱形制,都鲜明地反映了南音古雅、和谐、对称等审美特征。

关键词:南音 古雅 和谐 对称

福建南音,素有“中国音乐史活化石”、“华夏民族音乐之根”的美誉,是历史悠久而保存完整的古乐,诞生于福建泉州。它融合了中原雅乐和民间音乐的精华,形成了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的富有审美意蕴的音乐形式。结合其演变历史和演奏特点,我将其审美特征总结为三大方面:

一.积淀深厚的古雅之美

福建南音,被音乐学界称为“唐宋古韵”。学界一般认为,福建南音起源于唐宋,在元、明时期进一步发展,时至清朝空前繁荣。它的形成,与中原人口三次南迁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清乾隆《福州府志》载: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先民为逃避战乱,第一次大举南迁,衣冠南渡,八族入闽,“无复北向”。这为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交流奠定基础。从史料来看,2006年8月,南安丰州六朝墓群出土的墓砖中就刻有中原古乐器“阮”的印纹。这充分说明了中原音乐文化对福建民间音乐产生影响的历史可能性,为深入探讨福建南音文化的源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唐末安史之乱导致了第二次人口南迁。这是南音形成的最为重要阶段。当时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为闽南民间带来了“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唐代“大曲”。大曲以其独有的音乐魅力,深刻地影响了民间音乐的发展。于是,在大曲与闽南民乐的相互交融中,南音应运而生。由于文献的缺失,我们很难从史料中找到大曲对南音形成的明确记载。但结合南音的特征和零散的史料,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紧密的联系。如南音琵琶横抱的演奏形式,严格定制的一尺八寸的管萧,都与唐代的大曲极为形似,这也正是南音积淀深厚的古雅之美的重要表现。

第三次人口迁徙始于靖康之变,北宋覆亡。北方人民不堪金朝的统治而再次南迁。贵族官员们带着自己的乐团来到了福建,对南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到了清朝,南音更是走向清廷,成为无数弦友引以为豪的“御前清曲”。林霁秋《泉南指谱重编》记云:康熙大寿,李光地遍寻五位知音妙手殿前演奏“沉静幽雅”的南音。其声谐和,博得皇帝“御前清曲”的盛誉,传为佳话。

总之,南音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古雅的曲风。一曲南音,足以把听者带入浩渺的历史中,感悟南音走过的千年岁月。

二.多样统一的和谐之美

首先,从乐器的配合来看,南音追求多种乐器的和鸣效果。在不同音色的乐器配合下,南音既充分发挥了不同乐器的优势,又展现了整体的和谐。琵琶是南音的主要乐器。在进行演奏时,琵琶弹奏着骨干音,以引起演唱,在乐队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它的音色浑厚沉稳、含蓄深沉,颇有深厚的历史遗韵。弹拨乐器三弦,紧随其后,同起同落,丝丝人扣,节奏分明,发挥着重要的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共同完成“骨谱”的演奏。随后,洞箫之声响起,柔婉优美,潇洒生动。它以灵活多变、富于装饰的加花润腔手法,为深沉的骨干音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同时,二弦根据琵琶所提供的骨干音,以一种含蓄幽雅、平静柔和的音色,与优美灵动的洞箫之声相互映衬,共同烘托着浑厚刚健的琵琶之声。乐器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南音柔中带刚,刚中显柔的审美风格,使南音彰显着刚柔相济,多样统一的和谐之美。

此外,福建南音在唱法上也充分体现了变与规范的和谐统一。南音的演唱讲求润腔。由于工乂谱是南音演唱和演奏的根本法则,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严格遵循工乂谱的基本音高和节奏。当然,不同的南音艺人在恪守南音工乂谱规定的唱法规则基础上,又需要根据不同的唱本,以及演唱的实际情况增加许多富有特色的音符和节奏,在叫字、咬字、唱字方面做出个性化的处理,从而实现润腔,使得腔韵婉转动听,体现个性鲜明而和谐动听的演唱风格。因此,南音的唱法并不停留于工乂谱所标记的有限的音符,而是在遵守规范的同时,充分发挥演唱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注重润腔的运用。润腔方法的丰富性与工乂谱严谨性在南音中完美融合,给听众以“和”的审美体验。

三.自觉有序的对称之美

福建南音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舞台艺术。南音弦友们登台表演,在演唱形制上展现了自觉的对称之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其一,从艺人的位置上看,演唱者手执拍板居中。洞箫、二弦演奏者居左,琵琶、三弦演奏者居右。这种形制的规定,一方面是对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音乐体制的继承,体现了演唱与演奏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如果把演唱者当作对称轴的话,手执乐器的弦友们正好左右对称,在舞台视觉效果上给人以美的体验。其二,其演唱程序也呈现着对称之美。南音的演唱有着既定的程序,即“指头谱尾”。具体而言,开头需要一套“指”曲,最后一定要奏谱“煞尾”,以首尾呼应。而且,结尾煞谱使用的管门必须以开头指曲所属的管门保持一致,这种开场指曲与结尾煞谱的一致性,也体现了对称的美学要求。

总之,福建南音融古雅之美,和谐之美,对称之美于一身,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而经久不衰。南音历史积淀深厚,意蕴丰富,正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的重要代表和具体展现。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对称古雅南音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李进杰的南音情
古雅意韵华安玉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时光雕刻的古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