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到底怎么了?

2016-05-14 17:55徐川
醒狮国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脏水孝子树叶

徐川

传统文化怎么了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形成了很多思维定势,一提中华文明就是源远流长,一提中国版图就是地大物博。其实无论是历史还是版图,我们都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论文明,我们更加无法进入前三甲。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不太平的地方伊拉克,第二名也不是中国,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第三名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但是,最早辉煌不代表持续辉煌,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中华文明就这么一直笑着。埃及和两河文明已经烟消云散,古代印度不知所终,只有中华,绵延至今,一脉相承,成为唯一。我们这里提到的一脉相承有两个含义,一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是子孙相继的,不是中途换人了,甚至肤色都换了,这就不叫一脉相承;二是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习俗、语言文字是彼此联系的,字形有变化,类型没区别,比如繁体字到简体字,这是简化,不是颠覆,更不是从表意文字变成了表音文字。

从传承的种族到文化的内容。我们就是那些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先民们的直接后裔。我们仍然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是华夏儿女;我们使用的是流传千年的汉字,文化的基因没有发生变化。夏朝的家国一体,如今还是;商朝的祖宗崇拜,如今依然;西周的宗法制度,影响犹存。尽管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民族融合,但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构架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文化结构也从来没有产生过动摇。所有与华夏文明接触、碰撞和冲突过的少数民族文化,最后都被融进到华夏文明中,成为推动和丰富华夏文明的动力与新鲜血液。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突然有一天,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就成糟粕了,我们就开始讨厌自己的传统了,就开始憎恶自己的文化了,于是开始跟传统算账,开始跟文化决裂。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过两次大的清算,面临着一个大的困境。所谓两次大的清算,一次是新文化运动,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所谓一个大的困境,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传统文化没想好何去何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根植于我们脚下的土地,因为我们是农耕社会,所以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我们聚集而居,重视血缘,重视伦理,所以我们安土重迁,讲究叶落归根,所以我们有家庭、家族、民族、单位、集体、组织。但是如今不是小农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也不是脱胎于农耕文化,是商业,是交换,是贸易,强调的是个体,是私人,是财富,是资源,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去思考如何去对接另一种文化类型上诞生的经济形态和价值标准。

传统文化怎么看

百花齐放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我们的问题在于目光一直盯着西方,全然忘却了手中的饕餮盛宴。其实,吃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热狗还是煎饼果子,是否心满意足不是看着对方的咀嚼和吞咽,是看自己的胃口是不是适应,是不是温暖,是不是妥帖。确实,世界这么大,应该去看看。热狗之所以好像比煎饼好吃,往往是因为没怎么吃过热狗。真的走遍世界了,也许就没那么偏激了,没那么极端了,一山望着一山高不是动物才有的虚幻和假象。

说三个比喻,来说说两次清算和一个困境。

第一个,关于倒脏水。民间有个说法,叫泼脏水连孩子一起泼掉了。这本是玩笑话,但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就是如此。倒澡盆不但把脏水泼掉了,顺带把孩子也倒掉了,最后干脆把盆给扔了。其实我们缺少点儿反思,所谓的脏水,就是真的脏么?脏与不脏,标准在哪里?以别人的眼光或者视角为标准么?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何以凭借脏水在那么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枝独秀?莫非很久以来,别人的水还不如我们?

第二个,关于器官移植。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出了问题,血液有问题,有人说那就透析吧,有人说这治标不治本,还是要换器官,这样才能保证血液不再有问题。后来发现只换一个器官还是不能保证血液的纯正如一,有人说那就全部器官都换掉,最后发现,我们成了第二个别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答案吗?还有,即使想成为别人,就可以成为别人吗?刘邦曾经给老父亲在长安按照老家丰邑重新复制了一个村庄取名新丰,连从老家运来的鸡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鸡犬识新丰”传为佳话,然而这个一模一样的村庄还是没能成为第二个丰邑,很快消失在长安的建筑特色里。

第三个,关于树叶对比。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是比较两株树,不会有人让你一片树叶一片树叶去比较,因为每片树叶的纹理都不相同,所以每换一片树叶,就会下一个结论,这就是没有看到本质。真正的比较要看深刻一点,要看到树叶形状不同、树干也不相同,然后再深刻一点看到树根不相同,种子不相同,土壤环境也不相同。因此,观测我们的传统和文化,永远不能脱离生长于斯的土壤和土地,这是得出客观结论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

传统文化怎么办

先说说反面素材,再说说正面未来。

只要在风景区的大门口处给父母磕个头,全家人就可以免门票——如此别致“一景”,出现在河南驻马店,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景区这一做法的初衷无可厚非,一方面是为大众提供公益性的福利,让大家能够免去门票,欣赏风景;另一方面弘扬传统文化,重新激活“孝道”传统,重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光泽。但是给父母磕个头本是平常事,现在却需要用利益去驱使,成为博人眼球的噱头。我们不得不思考:传统文化是不是离我们生活已经有点远了?我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无独有偶,再看一个工程。2010年10月30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舆论又是一片哗然,孝子竟可“批量生产”?孝行竟然“工程立项”?孝心竟要国家培养?五年过去了,这样一项工程无疾而终了,或者从起名叫“孝子工程”的时候就注定要失败了。中华小孝子工程“看起来很美”,但不符合孝心孝行培养的现实,没有家长的以身作则,没有社会风气的弘扬引领,没有内涵的与时俱进,没有孝道的土壤环境,放卫星大跃进式的孝道教育只能是徒劳无功,甚至徒增笑柄。

目前,国家已经把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让我们能够有时间思考、琢磨和讨论这些传统的节日。然而,在节日氛围的营造上尚需我们去下点功夫,千万不能让“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文化节变成了旅游节。端午时节,一家人携老扶幼看看龙舟比赛,给孩子讲讲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学学“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中秋时节,和老人孩子小小团聚,一起赏月分享亲情,如此的潜移默化和言谈举止之中,尊老爱幼的种子已经悄悄萌芽生长……

我们不可能在别人的历史里找到自己的出路,一个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在别国的文化里找到精神家园,我们当然也永远无法抛弃与生俱来的传统基因和文化烙印。当《功夫熊猫》《花木兰》风靡全球的时候,当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题材被反复引用的时候,当关于国学的书籍持续畅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国人复归文化本源的现实表象和自觉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

猜你喜欢
脏水孝子树叶
TOUGH LOVE
久病为何无“孝子”?
本期导读
泼向张文宏的“脏水”消解常识和真话
树叶的不同称呼
我第一次擦地板
我是第一次擦地板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