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秋自此时分

2016-05-14 14:58翁秀美
醒狮国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秋分白露桂花

翁秀美

在花瓣中间滚着聊天,于草叶边缘坠着打盹,一颗颗,无数颗,大大小小,洁白无瑕的小水滴,在这一天,密密地来了——带了秋气与寒凉,更捎带了一个美丽的节气,这便是:白露。

露,是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因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白色的露珠,故称“白露”。白露以后,阴气渐重,露水不再透明,变得沉浊。明人郎瑛《七修类稿》卷三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白茫茫,稻谷满田黄。”农人们忙着抢收庄稼,一捆捆运到场上。东北收获谷子、高粱、大豆;西南地区收割水稻和谷子;华中地区开始收获水稻和玉米。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准备播种冬小麦,还有大蒜、萝卜、白菜等。有农谚说:“不到白露不种蒜。”

鸟去鸟来秋色里

白露之三候,是“鸟去鸟来秋色里”的凌空画景——

一候:鸿雁来。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鸿大而雁小,体形似鹅,嘴长微黄,前褐色,翼带青灰色,胸部有黑色斑点。白露这天,鸿雁结伴南飞,成一字形或人字形,行过天际,声声鸣叫。明人吕纪有《秋渚水禽》图,画的是白露以后南来的群雁,芦叶、芙蓉、月色下,群雁宿在沙洲之上,一雁对月而鸣,孤寂中,令人感知秋之萧索。

那一个个云中身影,历尽寒暑,准时来去,是人们翘首企盼的远方信使,也是忠于爱情、信守不渝的象征。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月令》说,春天的农历二月份,燕子从南方飞来;秋天的第二个月,燕子又飞回南方。精确地说,是春分这天,燕子从南方飞来;白露之后的第五天,燕子又飞回南方了。

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指鸟类的美食。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有各种植物的种子供鸟类或昆虫食用,鸟儿身上的羽毛也重新更换成厚而有绒的新羽。此时,众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存干果食物以备冬月之养。

不只上述鸟儿们能敏锐感知白露节气的变化,还有鹤与鹭鸶。

鹤与鹭鸶都是全身披着白羽,且形状相似,它俩于白露这天,分别表现出不一样的一面。鹤在白露这天,发出高亢的鸣声。《春秋感精符》中说:“八月,白露降,鹤即高鸣相儆。”鹭鸶呢,性格温顺,眷恋故巢,白露这天却会野性发作而飞走。养鹭鸶的人家,在白露这天不会开笼放它外出觅食。明人郎瑛《七修续稿》卷三说:“鹭逢白露必离巢。”清人秦嘉谟《月令粹编》也说:“……鹭,一名春锄,步于浅水……山阴濒水人家多畜之,皆驯不去,惟白露一日必笼之,不然飞去。”

白露时节人们多吃番薯,湖南一带酿“白露米酒”,这个时节酿出的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南京人有喝白露茶之习俗。白露茶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当春茶堪堪将尽,白露茶正好接上,尤受老茶客喜爱。福州,则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

“白露挂枝头,花湿好个秋。”“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晚上气温下降很快,“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身子不露,免得着凉泻肚。”提醒人们在白露节气后,晚上睡觉盖好被,以免着凉。

秋将半,荷将老,莲将实。风色轻盈,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1100年前的秋之白露,握着白居易老大人的手,走进这首诗。

晋代陆机从露水中看明月,其《赴洛道中作诗二首》有“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之句。唐时,孙頠的《宿烟含白露》诗也描写到露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天快亮时,露水中含着月亮的洁净,晨光与早晨的雾气一并飘浮,郊野一片白色,空空的树林里遍是秋意,凉气凝结,聚于树叶,慢慢,聚成水滴,重了时,流下来,其透明清亮胜过玉石,如珍珠一般,只是此乃大自然的物品,无法收来珍藏。我看啊看啊,凝神细思,怎么也不想离开。

古人比今人生活缓慢,有诗意,有情调,大自然草木的呼吸,节气的细微变化,都在他们的眼里心中,譬如,随之而来的——秋分。

秋分,“分”是平分,秋分是秋节90天中的中分点。秋分这天,阳光直射,昼夜等长,各占十二个小时。转眼就是冬日了,动物们开始为冬眠做准备。

秋分时节,气温下降得快,地面热量已满足不了植物的生长需要,要加紧收割。农谚说:“秋分无生田,不熟也得割。”“秋分不见糜子,寒露不见谷子。”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也格外忙碌。收稻谷,收花生,收棉花,随收随耕,种冬小麦,种油菜,此时,“秋分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秋分时,水开始干了,雷声也少了,虫儿也要过冬了。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秋分之后温度降低,水分蒸发少,空气中湿度降低,雨水少,天气凉爽,冷暖空气交汇的机会不多,难以听到雷声、看到闪电了。

秋分二候:蛰虫坯户。王安石诗: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是培的意思,寒气渐深,驱逐着虫类入地封塞巢穴,准备冬眠。雷声停了,一些蛰虫和动物赶紧趁此机会在土壤中修建巢穴。坯是细泥,小虫们在地下用细泥糊一个窝,留一小洞作为进出的通道,待天冷时,将小洞塞住,进入冬眠期。直到来年惊蛰,初春之雷再次响起,惊醒它们,才纷纷爬出来。

秋分第三候:水始涸。涸指干涸,春来遍是桃花水,夏日粼粼满平湖,秋分后十几天时,北风初起,湿润空气南移,冷暖空气交替机会减少,雨水也渐少,地面存水慢慢渗入地下。于是,地面的小水塘或浅表有水之处,会出现干涸的情形。秋冬渐于干涸,这是秋天肃杀的表现。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一首《点绛唇》,是宋代诗人谢逸的秋分记忆。风清露冷,月色清凉,有仙子素衣,翩翩起舞,昭华管中,舞乱,人散,却有桂香漫漫。

八月,桂花当令,因此又称为桂月、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明人谢在杭写福建延平山中的桂树林:“延平山中,古桂夹道,上参云汉,花堕狼藉地上,入土数尺。壮丽令人惊叹!”

桂花可制作各种美食,人们用桂花制作桂花糕、桂花糖藕等。南京桂花鸭,因盐水鸭有桂花卤入味,于桂子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清香。

秋分时节,民间很多地方要“吃秋菜”,是一种叫作“野苋菜”的野菜,秋分一到,人们纷纷去田野里采秋菜,嫩绿的,细细的经有巴掌大小,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叫作“秋汤”。民谣说:“秋汤灌脏,洗洚肝肠。阖家老小,平安健康。”吃秋菜,祈求家宅平安,一切如意。

因秋分节令与中秋合二为一,除了月饼,过节应景食品还有藕、菱、芋艿、美味的螃蟹和田螺,民间认为,中秋时的田螺可以明目。不少地方有中秋吃芋头之俗,意为辟邪消灾。

中秋八月中,俗以此日为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一圆月,相传唐玄宗与方士叶法善夜游月宫,民间赏月遂成风气。《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逢中秋之夕,富户人家或登楼临轩,或安排安宴,子女团圆,赏玩月色,留连达旦。百姓们家家设露天香案,摆上瓜果梨桃、酒食月饼,合家焚香拜月。纵家贫之人,亦能解衣沽酒,不肯虚度此夜。

清代又有烧斗香、点塔灯、走月亮等特殊风俗。其中树中秋,即用竹条扎灯。灯内有烛,点燃,下面再接许多小灯,系于竹竿。入夜,满城星星点点,灯火与明月交相辉映,也叫“竖中秋”。吴地风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沈复《浮生六记》也有“中秋日……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

从白露,到秋分,秋已行一半,放眼望,界面阔大,色彩斑斓,天高云淡,层林尽染。

记得那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记得那秋日胜春朝,一鹤凌云,晴空皆诗行。用那时曲词,佐今日秋色,不亦快哉!

猜你喜欢
秋分白露桂花
白露 秋分
做桂花糕
桂花蒸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秋分
白露
打桂花
白露
秋分
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