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之日本的经验及启示

2016-05-14 16:25凌秀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居家养老

摘要: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在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善用社会资源的养老模式,它满足了老年人适度社会化的需求,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本文解析了日本的居家养老模式,提出了我国居家养老所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居家养老;家庭养老;经验及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33-0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仅30年左右,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快速转变为老年型,到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峰值25%。妥善解决大量人口的养老需求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从家庭养老到居家养老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经济的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家庭结构出现了高龄化、小型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单独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开始受到重视。

居家养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又与家庭养老有所不同。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角度看,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而非集中居住在各养老机构。家庭养老并不都是居家养老,也有些老人自费或家庭其他成员提供费用到福利院或者托老所去养老。居家养老是从养老的居住方式角度而言,是与以集中居住为特征

的机构养老相对应的分散在家庭居住的养老形式。

从理论上看,居家养老来自老年人适度社会化的需要。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特定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之中,人们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社会支持,以及信息、情感、服务等社会资源。居家养老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可以使老年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更好的应对。

21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多个城市试行居家养老,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把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服务和家庭居住养老结合起来,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

二、日本的居家养老

作为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会,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老人问题。日本受到了老龄化对家庭养老方式的冲击,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但由于国家财政连年赤字的压力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提倡居家养老、继续发展家庭的养老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家庭有着国家难以替代的赡养功能,家庭赡养的机制比国家强制的再分配更有效率。家庭养老遭遇了挑战,也面临着机遇,“由于人口老龄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维系家庭养老功能的条件也在改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维系家庭养老功能的压力,客观上有利于保持家庭养老的功能”。在日本,虽然已建立了发达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但这并不排斥家庭在养老中的巨大作用,家庭具有多种功能,养老也是家庭基本功能之一。

三、我们面临的挑战

中国不仅站在人口变迁、经济发展的路口,也同时站在文化传承、社会转型的十字街头。笔者认为,应该深刻的比照我们和日本国情之同异,如此,方能理性扬长避短。

和“未富先老”比起来,其实大规模人口流动下的“老少分离”、长久低生育率等原因下的“老众少寡”才是最大的挑战,而且这种挑战不仅是对“居家养老”的挑战,更是对社会秩序、文明传承的挑战。

日本在1970年代已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而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直到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只有54%,和日本在1950年53.4%的水平相当。为减小这种“老少分离”导致的社会养老和发展压力,对如何创造条件促进“家庭迁徙”而非仅仅是“年轻人迁徙”的思考和相应行动就已经很有必要了。日本的“老众少寡”已经相当严重,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格局仍将继续恶化。虽然我国的老众少寡程度还未达到日本这般严重,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低生育率等原因已经使我国“老众少寡”的问题日益凸显。

“居家养老”之第一要义应该是代际人口在时空上的数量均衡,其次才是相应资源的配置均衡。很明显,如何应对这两个挑战已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

四、日本居家养老经验及启示

日本“居家养老”养老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其相应养老制度的形成和成就已渐成国际经验,综合来看,以下三方面的做法最值得我们借鉴:

为了将老年人留在原有熟悉的家园,日本政府着力于两个方面:在内部环境改善上,既从建设、运营环节保护建筑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和健康安全;在外部环境改善上,秉承“社会、街区要全面支援老年人”的方针,大力建设居家照料与设施照料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一方面,通过介护保险、志愿服务支持多种上门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支援中心”并大力发展日间照料中心,为家庭缓解照料压力。

完善的老年服务需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自21世纪起,日本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作为一个由社会全体来支援需要看护者的保障机制,介护保险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甚至其在价值导向上对“居家养老”的强调要大于对人住看护设施的强调。

在需要护理的人群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完全依赖护理师,可以说日本的护理制度早已崩溃,而制度之所以能得以维系,老年人自身和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老龄化和志愿服务的理念在日本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风尚,“老老介护”在居家养老中相当普遍。以非营利组织为载体的志愿服务在日本也同样深人人心,基于“时间银行”概念的全国性的志愿服务项目甚多,“今天我照顾你,明天他照顾我”的理念已经成了日本重要的养老和社会文化。

参考文献:

[1] 车茂娟.中国家庭养育关系中的“逆反哺模式”[J].人口学刊, 1990(4).

[2] 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石彤.中国妇女在家庭照顾角色中的变迁[J].中国社会工作,1998(2).

[4] 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王伟.日本变迁与老年人问题[J].日本问题, 2001(1).

作者简介:凌秀(1992.02-),女,研究生在读,江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居家养老
浅谈“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家庭养老财务转移代际回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