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14 16:25杨晶晶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得到提高和改善,休闲队伍的人群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特点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持续降低,导致年轻人口在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长的现象。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养老机构发展较快。对老年人养老的服务需求的探讨,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目前在全社会引起的广泛的关注。

关键字:主观幸福感;农村养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43-01

一、引言

对于多数的市民来说,可能幸福不是人们生活中的唯一的目标,但是幸福却是最主要的目标。人们通常采用“主观幸福观”来对幸福程度进行衡量。主观幸福感就是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中的认知性和情感性进行的整体评价,以此综合性指标来反应出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是在市民的幸福感上却面临着停止不前的困境,严重的是市民的主观幸福感还有下降的趋势。近几年来,各级党和政府开始转变执政理念,在很多的地方和城市都以增进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来衡量发展程度的标准和尺度。所以,我们应该对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入手,研究它们所影响的尺度和影响的方向是什么,以此来增加市民的主观幸福感,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他们是社会的脆弱群体,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加重要。由于农村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下降,对于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感有所增加,要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提高,需要以社会政策方面为出发点。村老年人的主观与客观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差异,他们更多地是将自己现在与过去相比较、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进行比较,进而基于这些比较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做出判定[1]。通过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决定生活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使得政府在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资粮进行改善的时候,方针政策更有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重庆市农村老年人。

对重庆农村老年人采取分层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中共588位老年人,其中男276位,女312位,年龄都在60~89岁之间,平均的年龄在69岁左右,对智力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通过多级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来获取样本,研究结构表明,重庆市各县由于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将其分为相对落后的区县和一般的区县,不同类型的区县按照相对比例进行随机抽取六十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最终受试者的588位中,相对落后的区县占118位,一般区县占470位。

(二)研究工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的理论结构时指情感平衡理论,它把幸福理论理解为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之间的平衡,即正性情感是对一个人的幸福感持增加状态,而负性情感是指一个人幸福度的下降,两者之间的平衡便是总的幸福度。

在1980年,纽芬兰计量表首次在农村使用,主要是对65~95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通过老人对幸福度的自评与MUNSH之间的关系,来反应MUNSH对老年人幸福度的预测,农村老年人幸福度的信度和效度计量表显示,随着时间的增长,幸福度量表呈持续增长状态。1985年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引入中国,调查表明,中国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率低于国外测定的结果。

(三)统计软件:spss16.0。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所计量的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t来检测。计算的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卡方检测进行组间的比较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

通过对588位农村老年人调查,老年人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在91~199分之间,平均分数为97.32~120.94分,症状自评量表的分数明显比中国成人分数结果低。幸福感量表总分为6~48分之间,平均分数在25.62~41.94分之间,其中在500位农村老人大于24分,约占85.03%。正性情感平均分为3.66~8.32之间,负性情感平均分为-0.39~4.25之间,正性体验平均分为5.38~12.24之间,负性体验平均分为0.34~5.88之间,正性情感高于负性情感。女性、有慢性疾病、认识水平高、亲子关系不良、有慢性疾病和社会支持低的老年人的症状自评量表分数比男性、有配偶、亲子关系良好、无慢性疾病、认知水平低和社会支持良好的老年人分数高。

(二)影响主观幸福感主要因素研究。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特点,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1]。

1.人格特点。

从人格特点来考虑人的主观幸福感,它的影响因素包括有爱心、神经质、外向和认真等,人的性格越外向主观幸福感越高,而过分的神经质会导致主观幸福感降低。

2.社会关系。

所谓的社会关系包括朋友之间的关系、家庭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的关系和婚姻的关系等等。在社会的支持下,人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或者物质方面的帮助,从而提高人们的归属感和喜悦感,增加人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可以缓解或者阻止人们在生活中面临应激事件时的反应,使内分泌系统的神经得到安定,健康的行为模式增加,从而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家庭网络以及互依关系有显著的关系,但与朋友网络的关系, 却不是那么显著[2]。

3.经济状况。

农村的老年人与城镇的老年人相比,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主观幸福感指数比城镇老年人偏低,大多数的老年人靠子孙来赡养,但是还是有少数老年人生活较困难,收入不够用,主要经济来源靠政府救济等等。

四、讨论

通过调查,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并不理想,这就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特别是在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情况和养老方式四个方面,而性别的问题不会对老年人造成主观幸福感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刚、李树《政府如何能够让人幸福?》,《管理世界》2012年第8期.

[2]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46-51.

[3]梅锦荣.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85-87.

作者简介:杨晶晶(1992年—),女,汉族,皖淮南,学生,本科在读,阜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后印象
画与话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