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和发展建议

2016-05-14 16:25茶金美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化

摘要:农村图书馆建设是党和政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本文将就农村图书馆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文化;第三方机构

中图分类号:C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53-01

一、农村图书馆是治愈文化贫瘠的良药

贫穷这个字眼,总是让人想到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人群;或是拿着一纸高校录取通知书,却因父母卧病在床、家徒四壁而不得不辍弃学业的故事。这固然是贫穷,也令人悲痛,应当被予以重视和解决。但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的,是文化上的贫瘠。物质上的贫穷只能陷人于一时窘困,文化上的、精神上的贫瘠则如无底之渊,坠入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茫然而不自知,丧失同贫穷斗争的勇气和机会。尤其是在本就发展相对落后、生活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单纯从物质上脱贫还不行,前段时间媒体关于不少拆迁村“一夜暴富又一夕返贫”的报道就很引人深思。因此,必须从物质和文化扶贫上双管齐下,如此方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农村图书馆作为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主要载体,在治愈文化贫瘠、实现文化扶贫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历来为党和国家所重视,多次出台政策并加大财政投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村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困境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并大力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建国以后到如今,在政策的推动和驱使下,我国共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公共图书馆兴建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以07年在全国开展推广的农家书屋工程为例,据文化部门的数据统计,2012年全国建成达标的农家书屋达60多万所,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还有诸如音像制品、多媒体设备等,先后投入达180多亿元。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热火朝天的背后,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制约和阻碍农村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如分布不均衡、图书馆利用效率不高、馆藏书目长期不予更新等,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就会走上“建设——衰败——再建设——再衰败”的老路,而这并不是政府、社会和民众所希望看到的。

三、要让农村图书馆“建起来、用起来和留下来”

(一)提高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本就存在一个外部性的特征,单纯地依靠市场难以满足,必须依靠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和组织来提供。更何况,在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的农村,政府仍然是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主导力量;脱离了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去推动一项事物的发展,农村既没有相应地的财力,也缺乏必要的热情。因此,在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上,必须紧紧依托党委政府这个主要力量。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和建设农村图书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大繁荣的必要性和作用,摒弃传统“唯经济论”的发展观点,正确看待文化扶贫、文化繁荣对于发展农村、活跃农民生活的重要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财政投入,按照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文化需求等相适应的原则,合理设计和安排财政预算,并确定适当的预算增速比例。将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到乡镇工作考核中,提高乡镇党政班子对农村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村图书馆的硬件投入,兴建一批农村图书馆,并对一些旧有的图书馆进行改造。完善配套图书馆的配套设施,并加强馆藏书目的配送和优化。

(二)加强同社会广泛力量的协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当积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活动中来。要加强同高校、企业、NGO、慈善基金等组织机构的合作,同他们一道就建设农村图书馆开展广泛协作。当前第三方机构参与到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路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募集资金、独立建馆并独立运营;二种是同地方政府联合筹建馆舍并共同运营;第三种是第三方机构提供资金、书本等财物,由地方政府兴建图书馆并维护运营。地方政府要针对这三种模式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对于独立建馆并运行维护的,既要鼓励和肯定这种运营管理模式,也要加强对独立图书馆的监督和管理,“立人图书馆事件”可以说给独立图书馆的监管敲响了一记警钟。要反对简单粗暴的盲目取缔,也要避免无为而治的放纵自任。与此同时,农村图书馆在人员管理上也应当注重加强吸收和利用社会力量,在保证必要专职人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聘用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的形式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中来。

(三)探索图书馆管理的新模式。

农村图书馆并不像城市图书馆,由于城市的公共设施和交通系统比较发达,市民往来图书馆之间相对较为方便。农村图书馆则不然,农村村落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尤其是在西部农村,村与村之间的距离颇远,处在乡镇中心的居民固然可以方便地到图书馆借阅,而身在偏远村组的农民则只能望馆兴叹。因此农村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特有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比如农村图书馆可以采取送书下乡的方式,先期对村民的阅读喜好和需求进行调查和了解,定期开展巡回送书活动。同时也可以依托村组、学校等尝试建立无人图书站点,为地处偏远的村民提供图书借阅自助服务。在图书馆馆藏书目的类型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阅读需求,尽量选择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同农民实际生活有关联的杂志、刊物、小说及科普书籍等。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以推出图书导读服务,或者进行二次创作,以简单、直白的形式如漫画、农村戏剧表演等形式推介图书内容。此外,在图书馆的管理上,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起图书管理信息网络,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方便各馆之间共享资源,并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结束语

知识给人以智慧和勇气,帮助人们去战胜暂时的烦恼和困境,获得最终的幸福。作为以追求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将建设农村图书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用文化提高致富能力,用文化丰富农村生活,用文化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桂玲.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农村图书馆建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2] 张忠凤.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07) .

作者简介:茶金美(1963.10-),女,彝族,云南保山市人,群文馆员,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文化站;研究方向: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