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篇功能对大学生被动句学习的影响

2016-05-14 16:59胡文莉
人间 2016年9期

胡文莉

摘要:本研究以语用为视角,在语篇层面上探讨被动句的语篇功能以及其对高职学生被动句学习的影响。286名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大学生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语篇功能的分析来理解被动句,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句法方式。进行T检验后数据显示:语篇功能对学生学习被动句有很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被动句;语篇功能;T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92-01

前言

传统的形式主义语言学对被动句研究通常局限于句法层面,而忽视了其语篇层面,受其影响,语法教学往往只注重句型转换,因此在外语习得中被动句仍然是个难点。陈万霞对基于语料库的调查发现,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被动句习得中会遇到相同的困难,同时被动句使用不足是他们最容易犯的错误[1]。这说明形式句法学没有充分阐释被动句,对被动句习得的指导意义也非常有限。根据功能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原理,被动句具有语篇衔接功能、语篇交际意图功能和语篇聚焦功能。本文试在语篇层面上来探讨被动句的语篇功能。

一、语篇衔接功能

Halliday功能语法从信息分布的角度将句子划分为主位和述位两个部分。主位传递的是已知信息,当被动句的受事位于句首,也就属于已知信息。那么,述位是主位话题的延续,是新信息之所在。既然人们在交际信息时是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那么语篇的开展也应按同一顺序进行。说话者往往会通过对语序的调整,采取使之主位化(thematization)的方法,把本来不在主位上的成份置于主位的位置,而被动句作为一种语用理据性很强的信息重组手段,正好能实现此功能.例如:

(1a) They were discussing how to make car-racing rules in a deserted factory. They were watched by a middle-aged man who crept in and stand behind them. He picked up their plan paper and tore it into pieces.

(1b)They were discussing how to make car-racing rules in a deserted factory. A middle-aged man crept in and stand behind them. Their plan paper was picked up by him and torn it into pieces.

(1a)中两个主动句和一个被动句的交替使用促使信息均匀分布,一方面前两个句子的主位保持一致,第二句主位their成为已知信息,述位中用by引入a middle-aged man这个信息;而这个新信息在第三句中成了主位,这样的新旧信息自然分配,使得语篇信息上下衔接、前后连贯。在(1b)中, a middle-aged man显然是新信息,在主语的位置上显得突然,而第三句中by him所回指的a middle-aged man距离太远,根据语篇向心理论,被动句能促成语篇推进中的显著程度排列,而语篇的连贯程度恰恰依赖于回指中心和下指中心之间按照显著程度排列的过渡方式,所以(1b)句语篇信息不连贯。

二、语篇交际意图功能

语篇语用学的核心问题是语篇的隐含意义或交际意图。语用学原则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等原则。Grice提到,说话者采用间接的,而非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会达到礼貌和委婉的效果。英语被动句常用于表达礼貌或委婉的交际意图。例如:“Ladies and Gentlemen … smoking is not allowed on the platform, thanks for your cooperation.”这是高铁停站时机组人员对乘客发出的通告。可以说在一个比较正式、严肃的场合,语言的使用往往会涉及听众的尊严与权力。此处使用无施事的被动句较之于主动句语气更委婉缓和,这正是礼貌与间接性的关系的结果,起到交际中的礼貌作用。

三、语篇聚焦功能

被动句语篇聚焦功能指运用被动句可对语篇信息进行重组,从而把交际者想要表达的重要信息置于句末,使之成为信息焦点而得以突出,因为根据Quirk等的“句末中心”(end-focus)原则,句末正好是新信息焦点。而处于被动句句尾的by短语表达的新信息正是行为的施事,强调了信息焦点,因此起到凸显焦点的语篇功能。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286 名受试者为均来自同一位教师执教的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四个自然班,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4 人和142 人。受试者是在无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参加了前测和后测,前测材料随机选用了20组对话;前测结束后,老师向实验组讲解被动句的语篇功能,展示如何通过语篇功能来理解被动句的含义;后测选择了前测中受试出错最多的10个被动句,另外又补充了10组新例句,旨在观察受试在同一个被动句上的理解变化。

五、结果与讨论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总成绩与10个重复被动句的成绩,可以看出语篇功能对被动句学习的影响程度( 见表1 和表2) :

表1. 两组后测总成绩独立样本T 检验

表2. 两组10个重复被动句后测独立样本T 检验

如表1 所示,两组被动句后测总成绩独立样本T 检验表明,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t=2.49,p<0. 05) ,该发现说明通过语篇功能教学,总体上实验组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被动句含义。两组10 个重复被动句后测成绩T 检验也有显著差异( t=2.53,p<0. 05) ( 见表2),说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已测被动句和未测被动句理解的影响均有明显差异,受试对未测被动句的熟悉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影响不大。两次T 检验相互验证了研究结果。

六、结语

本研究证实了语篇功能对对学习被动句的有效性,说明学习者在运用篇衔接功能、语篇交际意图功能和语篇聚焦功能过程中激发了对被动句的理解,并加深了内化和记忆。其次,语篇信息的全局观使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到被动句的在语篇中的功能与作用,并使学习者更好的把握全篇信息。

参考文献:

[1]陈万霞. 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看英语被动句习得[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198-202.

[2]Halliday, 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EdwardArnold, 1994.

[3]Grice, H. 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