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

2016-05-14 17:25王继达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新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体制不断革新、与外界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语言中就是大量的新词新语出现,这给人们研究新词新语,洞悉其与文化的关系带来了很好的机会。

关键词:新词;流行文化;校园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34-01

词汇的变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出一大批汉语新词汇。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学校这个独特的环境自然就出现不少具有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学生精神文化的新词汇和流行语。这些新词汇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自然应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教师的关注。

新词新语体现网络文化对日常词语的冲击,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均伴随一些网络现象或事件,对于关注网络的人们来说,此类词语可能不算“新”因为每天上网留言均用此类词语,但是对不是经常上网的人来说简直就无法理解。另外,因经济日益增长,人们各方面需求增多,新词语每天都产生一大堆,所谓来得快去得快,像快餐文化。反映现象如下:

(一)社会在快速发展,如果发展的慢,那么语言的变化将不明显。

(二)社会的变化需要语言的发展,使得语言能够更翔实准确的反映社会的情状。

(三)自由的社会提供了语言出层推新的环境,给了语言活力,而新兴语言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的活力,自由的人类社会需要更自由的语言使用,自由的语言使用使人类感到对自由的追求与满意。

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就进入了词语的新天地,各种新词新语在青少年口中层出不穷,口语、外来语、专业术语、网络词语、自造词语,来自各种不同渠道的新词汇源源不断,使用频率也很高。这些新词汇折射出近年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中也可感受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具体来说,当前校园新词汇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网络用语风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网上交流的增多,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并向社会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使用的领域渐趋广泛,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网络用语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登录、在线、聊天室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虫、网友、黑客等;三是网络聊天室里的常用语,如“东东”(东西)“大虾”(大侠)“斑竹”(版主)“恐龙”(很丑的女人)“GG”(哥哥)等。

(二)大量运用缩略语。为追求高效、简洁,青少年学生往往愿意使用缩略词,将原来复杂的文字简化。如编程(编制计算机程序)、招办(招生办公室)、数控(数字控制)等。运用更多的是外来缩写字母词。如MBA、NBA、CAD、GRE、CPU、IQ等,这些缩写字母词发音简洁,表意丰富,使用频率很高。

(三)外来词运用广泛。外来词通过不译、直译、音译等各种方式进入学生语言。如“新鲜人”(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英语freshman,是美国大学内对新生的称呼,现在我国的一些大学内也对它直接运用。“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意思为演出、表演。而现在由它产生出一大批新词在青年中流行,做秀、秀服、脱口秀、生活秀等。英语单词与汉语表达混用也比较常见。如“哦,my god!”,“Hi,大家好!”半英半中本是一种网络时尚,而现在又扩展到日常交流与交往中。不少新词由中英文混合生成,如“AA制”“T恤”“IT人才”“e时代先锋”。一首校园打油诗可以真实反映英汉混用的情形:“人生本该happy,何必整天study,只要考试pass,拿到文凭go away。”

(四)港台话和强势方言挺进势头强劲。来自香港的“爽”是目前大陆青少年的常用口语,有带劲、好极了、感觉不错等种种含义,很多场合下都很乐意用它,像“太爽了”、“友情送爽”。同样也来自香港的“酷”,是英文cool的发音,表示好、非常舒适之意。调查显示“酷毙了”位列当今大学校园流行语排行榜榜首。由它派生的词还有许多,如酷评(有力度)、酷装(新潮)、长得酷(很帅、很棒)。来自粤语的词汇也不少,像“搞掂”“埋单”等。

(五)语气词和感叹词大量运用。校园口语中充斥着大量的语气词和感叹词,走进学生当中,“吔”“哇噻”“我靠”“郁闷啊”等感叹词此起彼伏,“呵呵”“嘻嘻”“嘛”“吧”等语气词在网络里更是广泛使用的。

(六)代用语层出不穷。在不少学生的日常用语中,玄机种种,密码多多。“革命”代上自习,“根号2”代矮个子,“早恋”代早锻炼,“天才”指天生的蠢材,“偶像”则是呕吐的对象。有些专家把这类词汇称之为“新人类语言”,认为它曲解正常词汇,这种反常规语言会引起语言文字的混乱,而学生对此却见怪不怪。

(七)负面词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大学生的流行语中,带有讽刺挖苦的词不少,据有关专家的一项调查显示,“去死吧”、“恶心”等词语位列大学生流行语的前列,这类词语的流行是大学生烦躁心情的表现,从某个角度也折射出当代学生的无奈和自嘲心理。

新词汇在校园迅速而广泛地流行,有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有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各个层面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新词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创新时代的要求;文化交流的增多,众多媒体的推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更崇尚简洁、方便、快捷,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显示出快节奏的风格,迫切需要缩短表述和写作时间。因而,缩略语等的使用也就显得特别有必要。青年学生在网上用汉字和数字交流,更是越简单越好,于是就出现了让许多成年人难以理解的词汇和表述:886(拜拜喽)、7456(气死我了)、MM(美眉)、我T(踢)你;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态,使他们对新词语充满着好感,在日常交往和表达中更愿意使用鲜活、生动、新奇的词汇,而陈旧、古板的词汇却往往不受青年人的青睐;青少年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也是新词汇广泛流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作者简介:王继达,毕业于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现任辽宁省海城市宣传中心实习记者一职。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新词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学诗偶感
基于改进互信息和邻接熵的微博新词发现方法
流行文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探析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