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在化学课的理解能力

2016-05-14 17:56刘春兰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氧化剂速率方程式

刘春兰

摘要:理解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揭示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思维能力。在化学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出小的讨论。

关键字:培养;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66-01

从心理学上来说,理解力大致可分识记、解析、应用、三个主要层次。

识记也就是人们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等的初步认识,能够对它们进行一定的辨认,即要求人们知道“是什么”。

解析对初步认识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定律进行剖析,着眼于它们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及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方面,明确它们的适应范围和使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的化学现象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应用在对所学知识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与原有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联想、类比、改造、迁移、转换、重组等,用于分析、类推、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间题。它是理解能力的体现。

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有些学生对化学存在着“只能死记,不可理解”的错误认识,常常对化学知识只满足于记住就行了,不从原理及本质上理解消化达到真正的掌握,以致于解同类型题时常出现重复性错误,遇到一些变形题时往往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正确地掌握化学知识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呢?

一、寻求联系法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和理解知识就是将所接受的信息经过人脑加工编码,使之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认识新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等与其他事物一样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在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它们之间的这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便尽快地掌握新知识。如,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就存在着联系:①它们都指的是物质(单质或化合物);②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同时存在;③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必然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这些联系往往用于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中。再如烷烃化学性质的学习,可以把它与前面学过的甲烷的化学性质联系起来,这是因为烷烃和甲烷都是饱和烃,它们在结构方面具有相似性,因而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相似性。然后进行类推、判断得出烷烃在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酸、碱和氧化剂都不起反应,也难于跟其他物质化合在空气里可以点燃,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起取代反应等。

二、层次分解法

在思维过程中.人们如果能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间题分成若十个比较简单的小阿题,然后把它们弄清楚后汇总起来,往往可以使复杂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如学生在学习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常表现出不理解、记不住、易出现书写的错误。为此,我们不妨把这一反应过程看作是由“铝与水反应”、氢氧化铝与强碱溶液反应两个阶段组成‘前一个阶段为金属与水的反应,学生联系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很容易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后一阶段酸碱中和反应,把氢氧化铝写成铝酸,并结合电离方程式会快速地写出,然后把这两个阶段的方程式合并得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这样不但使原来复杂间题简单化,而且使学生对这一反应的实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在此反应中氧化剂为水,而不是NaOH.,在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三、相近比较法

化学知识点多,易混淆的知识点也多。学生理解新知识时,可引导他们联系相关的旧知识,比较其异同,以认清新知识的特点。如: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几个相关慨念,可进行如下附表所示的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这几个概念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掌握它们。

四、质疑释疑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释学生的疑惑,则可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工业上制取氯乙烷为什么用乙烷的取代反应没有用乙烯的加成反应好呢?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用乙烷与氯气通过取代反应制氯乙烷,由于取代反应的逐步进行,除生成氯乙烷外.还可生成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使产物不纯;而用乙烯与HCI加成来制氯乙烷无副产物,产品较纯。

五、联系实例法

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头脑的加工、转换,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能具体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说是达到了理解。因此,在理解能力培养上,联系一些实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北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常常出现问题。在教学中可结合合成氨的反应进行具体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时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其含意就是单位时间内生成氨的量与分解氨的量相等,消耗的氮气和氢气也与生成的氮气和氢气的量完全相等,即任意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反应仍在进行并没有停止。而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的结果使平衡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都不再变化。对合成氨反应来讲.达到平衡时,各物质;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不变,但并不是它们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相等。因此,可以看出化学平衡状态最基本的特征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它的宏观表现为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如果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的容积恒定,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将保持不变这些常用于判断化学平衡是否实现。

总之,理解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其着什么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及与已有知识的重组,然后去解决问题。但是,理解能力作为一种能力修养,它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训练形成过程,不能靠突击,更不能靠延长复习时间及题海战术,只能按照理解能力本身的特点有步骤地从低级层次向高一级层次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氧化剂速率方程式
常用氧化剂及还原剂在印染中的应用进展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初 春
盘点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大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分析
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
冒险方程式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