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

2016-05-14 21:55阮建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福泉钟子期高山流水

阮建华

“响琴峡”,横亘在贵州福泉至黄丝古驿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是福泉著名风景区洒金谷的又一处绝美佳景,福泉“三江五峡”之一。

《平越直隶州志》载:响琴峡在城南二十里鱼梁江,两岸壁削,江水中流声如鸣琴,乾隆年中吉林德隆摩崖书曰“响琴峡”。其音之奇、其峡之幽、其道之险,为过往文人墨客赞叹不已。

我便从马场坪魏家洞绕道瓮福天福公司南侧通车便道,沿古驿道下,一条峡谷便呈现在眼前。此时,云开雾散,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投洒在这条峡谷中。沿石墙通道继续下行,眼前豁然开朗,一斜坎出现在眼前,左边是一座砖混简易小庙,右边横着一排五间砖混简易棚房,与左边小庙一样,若不是里面供奉着的慈眉善目、宝相庄严的“三圣”雕像和善男信女祈求供奉的香火残烛,谁也不会想到这山洼还香火旺盛,就是史书记载的“三官庙”。右边小庙柱子上一副对联很有意思:“懒惰件件无价休妄想,勤俭般般有我更显灵”,似以神灵之口劝慰世人,勤劳俭朴方是正道,好吃懒做菩萨也不会相帮。

站在破庙空地上向东展望,湘黔铁路和株六复线两条铁路桥在前方飞架南北山崖。忽然头顶传来长长的汽笛鸣叫,一列火车从头顶轰隆隆驶过,车轮碾轧铁轨的声音在河两岸回荡,一时间轰鸣不绝于耳,若天雷滚滚,或天河咆哮,毫无“琴”音之清泠,唯“响”之令人胆寒。江水拍打着两岸黑黝黝的悬壁,岩浆水滴滴答答滴在水里,石上发出“淙淙铮铮”、“呜呜嗡嗡”的响声,犹如阵阵“琴”声。清朝乾隆年间,贵州按察使德隆在江南岸桥头半岩上题的“响琴峡”三字还清晰可见,苍劲挺拔,神韵犹存。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纷纷为响琴峡吟诗赋词,赞美峡谷风光。民族英雄林则徐饱览了响琴峡风光之后写道:“四面石壁如削,岗翠欲滴,中亘石桥,泉水淙淙过桥下……岩旁小寺,有阁三重,值雨,景尤绝佳。”《平越直隶州志》记载了陈丙有诗:“见说鱼梁渡,琴声到耳边。石巉浑是轸,桥直可为弦。高山流水韵,临风傍月天。移情如此峡,何必待成连。”此诗中“高山流水韵”一句,要从《知音》的故事说起。

那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最有名望的琴师俞伯牙弹琴。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有一年,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二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钟子期家乡集贤村的一位姑娘,把这断琴捡回家接好,天天坐在汉阳江边弹奏俞琴师的琴曲《高山流水》。高山绿了八遭,流水涨了八潮,姑娘的琴弹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人们赞美她继承了俞琴师的音韵。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整个汉阳城。一天,城里一个大财主把姑娘骗到家里弹琴,财主见姑娘有着天仙的容貌,便要娶她做小老婆。任凭财主怎样软硬兼施,姑娘始终破口大骂,但又想不出办法脱身回家。月亮满了又缺,扁了又圆。姑娘想出脱身之计,突然来了180度的转弯,对财主渐渐露出了笑容,再过两天就是中秋佳节了,姑娘对财主格外殷勤,暗送秋波。财主很高兴,中秋节这天晚上,皓月当空,姑娘叫财主陪她到江边弹琴,财主暗暗高兴,马上叫两个丫环陪同,姑娘摇了摇头。财主见姑娘只要他一人陪伴,笑得嘴都合不拢,赶忙跟姑娘来到江边。姑娘又弹起《高山流水》,琴音使财主听得如醉如痴。姑娘霍然站起,将财主推下汉阳江,转身就跑。财主爬上岸,像一只水秧鸡似的回到了家,立即命令家丁们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姑娘捉回来。姑娘翻一座山,就要弹一回琴,过一条河,也要弹一回琴。硬是把《高山流水》传遍了楚国。不知翻了多少山,不知过了多少河,一天,姑娘来到贵州福泉的谷顶村,向布依父老讲述了她的不幸遭遇,乡亲们非常怜悯她,便给了她很多干粮。姑娘到了响琴峡,正想找桥过江,忽听到身后喊声震天,回头一看,财主的家丁们蜂拥而来。姑娘无路可走,但又不愿再落魔掌,弹了最后一曲《高山流水》后,她抱琴纵身跳进鱼梁江。顿时狂风骤起,江水翻滚,琴声回荡涧峡,吓得家丁们谁也不敢下水。三天三夜后,文武七弦琴随波而流,那高亢、激越、委婉的琴声,日夜在响琴峡回响。

过铁路桥墩,古渡口上“升仙桥”横卧于鱼梁江碧波之上,桥面青苹丛生,桥下水流潺潺,阳光从峡谷上照射下来,穿过那些岩石和树木的缝隙,投射到水面,山峡中飘浮着一层薄雾,树林中鸟儿争鸣,嘤嘤成韵。忽然,有一只小鸟落在水边,时而用小巧的喙啄弄水草,时而歪着头欣赏水中的倩影,喳喳娇啼,吟诵着即兴的诗歌一般神气。“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皆悠扬”,真让我耳根尽彻了。我梦幻似的步入了世外桃源,走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里面有环佩叮叮声,有溪流潺潺声,有梆梁款击声;有独唱,有合唱,有男女声二重唱、三重唱、多重唱,有二部轮唱、三部轮唱、多部轮唱,有上滑音、下滑音,有装饰音、有颤音。嘀嘀呖呖,唧唧喳喳,啁啁啾啾,咕咕嘤嘤,还有种声音实在难以描摹。我被那美妙绝伦的交响乐陶醉了!此时高声吟诵德隆的诗:

云浪琮睁呼琴峡,空山寂寞谁求音。

倏来风雨群灵会,写出成连海上心。

鱼梁古渡向来无桥,往来滇黔的行人军旅皆靠渡船摆渡,遇水涨时节,需“迂走他道”,《平越直隶州志》载:“乾隆初,小河口村民王廷荣、刘致中各捐千金建桥,不足则他募,盖之三年始成,于桥右建三官庙。未几,鄂立端公奏改驿道。立端公奏改驿道,由此至今利焉。”目前该桥仍横跨于鱼梁江上,化险道于坦途,历经风雨,用坚实的身躯承载了万千平凡的生命。福泉古人多行善举,造福世人,或修桥或补路,或助贫或扶困,若豆腐桥之葛镜公,升仙桥之王廷荣、刘致中等,世代皆受乡人笔墨供奉,方真仙矣。自窃以为,以为桥之名,谕世为人之道。

游完升仙桥,来到新桥之上,望江水黝黑如胶,峡谷壁立,秋风吹拂,崖石高耸嵯峨,远处山色空濛,仿佛听到清代诗人沈楳正驻足鱼梁古渡,高声吟哦:

驱马黄花戌,巉岩不可行。

滩高江忽竖,岩断路仍萦。

叠岭嘘云气,长风夹水声。

问奇经绝险,差不负生平。

正当准备返回时,我忽然发现一只五颜六色的小鸟,孤零零地站在树枝上,守着这空旷的峡谷,睁着大大的眼睛注视我,始终不肯离去。此时,我感到非常的奇怪,这只鸟与前面的鸟大不相同,我想了解其原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轻手轻脚地向它靠近,当我伸手捉它时,它叫了三声飞走了。我朝它飞的方向看去,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这只鸟也许是钟子期家乡的那位姑娘的化身。想到这位姑娘的不幸遭遇,一股同情之感油然而生。我感受到:

三江五峡琴峡长,鸟鸣三声泪沾裳。

我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怀着悲痛的心情离开了响琴峡!

责任编辑:青芒果

猜你喜欢
福泉钟子期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
顾致农《高山流水》
何谓“知音”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致敬福泉(组诗)
福泉寻遗(四章)
幸福在福泉
电子止痛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