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与推广策略

2016-05-14 11:26陈莉莉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电子书信息化教学模式

陈莉莉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规划中提出要“加快信息化进程”。随着信息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电子书包已经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教育、科技、信息界讨论的重要话题和研究的重要方向。电子书的出现为电子书包的产生与应用奠定了基础,电子书包产生之初仅仅被界定为阅读数字化教材的终端,是纸质教材向电子教材的一种简单转化,只是电子化的体现。然而,信息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电子书包的概念和内涵的扩展,其不再是简单的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而是将教学所需的教材、教辅、工具书、视频、音频等整合而成的智能教学资源包,另外应用范围与功能也日益扩大和完善。电子书包的应用包含四个方面:第一,终端的要求,电子书包应当既是移动阅读器,也有书写编辑等功能,具有可用的网络,能实现即时交互,实现自主学习;第二,具有丰富且能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第三,与终端相连的网络服务平台,持续提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数字资源,和教师、家长、社会、专家学者的指导;第四,先进理念的开发者和使用者[1]。

由于电子书包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且可以作为便携式移动终端提高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效率,将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减轻孩子的负担,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因此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网络信息化小帮手。它不仅可以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也可以实现即时互动、即时交流,把纸质的书本转化为一个只有一本书大小的电子终端器,为学生减负,为老师提供更多的教学选择,也为家长加强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和交流提供帮助。因此原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将大力扶植电子书包项目”,随后北上广等发达城市也提出了通过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来辅助教学发展的构想。然而,电子书包的应用和推广却并未得到与之相应的发展,许多问题仍制约着其未来的前景。为此,笔者对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推广及发展策略进行了剖析和研究,以期为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实践提出一点建议。

一、 当前中小学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各种功能的开发,国内对电子书包的应用一直在发展和推广阶段。电子书包的应用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00 年11 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其中提到,为“有效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5-10 年后,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都必须完成校园网建设,使所有的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学资源”。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通过教育部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 个城市试推广。2003 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开始试用电子书包。同时,电子书包的试点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的中小学推广开来。

在国内,台湾地区早在2002年就制定了相对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选取了10所小学作试点,在校内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一年后,该计划试行效果良好,于是,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全力在辖区1000多所中小学进行推广[2]。在大陆,上海市属于电子书包项目的先行者,先期有18所学校作为试点推行了电子书包,有1700余名学生参与了进来,随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仅闵行区就涉及到39所学校。此外,广州、南京、重庆、厦门、昆明、宁波、杭州等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推行电子书包试点工作。各个地区和城市选择了多所学校作为电子书包试点工作的推行学校。

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弊端,迄今为止,电子书包在国内的推广并不顺利,其应用范围仍然十分狭窄。2010年颁布的《纲要》对“加快信息化进程”进行了部署,随后,新闻出版总署又将“大力扶植电子书包项目”提上了日程。2010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子书包教育教学应用标准(规范)体系研讨会”暨“电子书包教育教学应用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上组建了“电子书包教育教学应用标准(规范)体系专家组”。这一系列大事件为电子书包的发展和推广带来了利好,许多商家伺机而动,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开始研究电子书包的发展方向,更多的学校也开始考虑将电子书包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手段,为学生减负,利用信息和网络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更加多面的复合型人才。

2010 年,上海市教委提出要将电子书包纳入“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但截至2012年年末,电子书包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尚处于试点阶段,虽然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已率先使用电子书包,但其教育成效尚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此,如何推广电子书包成为学者思考和研究的难题之一。

二、 中小学电子书包的推广策略

针对国内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和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信息化教育实践的经验,笔者认为未来对电子书包的推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府做好政策支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电子书包的主要应用群体在于中小学生和教师,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因而,电子书包的发展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在《纲要》中已经明确了要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进教育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由此,各省市亦明确了信息化教育的推广,其中就包括电子书包试点工作的推进。然而,电子书包的试点推行仍然局限于沿海发达城市,因此,政府应当做好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书包在全国各个城市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当坚强的后盾。其次,在政策和技术支持之外,政府还应当动用媒体加强宣传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对电子书包的功能、优势及发展前景进行介绍,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及其老师和家长认识到电子书包的优势和功能所在,让大众从心理和认知层面了解并接受电子书包,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利用电子书包,为电子书包的推广打下坚持的群众基础。

2.以教育机构为主导,做好电子书包应用的技术准备和市场拓展

教育机构特别是中小学校是电子书包应用的主要场所,因此,以学校为突破口,做好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推广工作是首要任务。其次,要想充分发挥电子书包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使用电子书包的前提。因而,要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须在引入电子书包前做好相应的网络技术支持,比如无线网络的建设和接入、网络连接的设置、网络安全的管理、信息网络使用的监控、相应的网络技术支持和维修、配套的教学内容和信息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引入电子书包之前,教育机构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国内的教育机构应该面向现代化,走信息化建设之路,加强校园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满足电子书包应用所需的配套支持,再从教育机构入手做好电子书包的市场推广工作。在电子书包推广初期,可以采用政府津贴支持、学校试点推行的方法,在一部分有条件、配套设施健全的学校进行试点工作,再向更大范围的学校和更偏远的地区进行推广,利用国家的教育津贴和补助,支持电子书包的市场推广,为电子书包的推广初步打下市场基础。

3.创新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模式

电子书包由于轻便、易携带、内容丰富、易操作、线上线下互动性强等优点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教学不再限于学校—老师—学生这种限时限地的一对多教学模式,而是变为多对一的模式。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得到来自学校、老师、家长、学者、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指导和交流;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从而丰富了学习内容和学习场境。

在电子书包的应用中,学校、老师、学生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使其对学生的帮助达到最大化。例如,老师可以利用情境化学习、实地考察、翻转课堂、网络教学等方式对现有的教学活动进行创新,通过教学视频、话题讨论、在线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家中、外出都可以拿出电子书包就地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4.研究、开发与应用相结合,实现电子书包的效能最大化

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学校、网络技术开发商、硬件生产商、电子书包销售商、内容提供商、教育主管部门、使用群体等形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不断演化的生态环境。硬件生产商要考虑如何将硬件做好、便于操作、内存庞大、使用年限长、便于携带等问题,使得电子书包产品更好地与学校的硬件设施相配合;软件开发商要思考如何让其中的学习软件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行不悖;内容提供商要考虑如何在可能的条件下将最丰富的信息和教育资源与电子书包相融合,激发电子书包的潜力;销售商要考虑如何进行市场推广,以更大限度地将电子书包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老师们要考虑如何围绕电子书包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更紧密,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应当思考如何将书本知识和电子书包结合使用,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在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只有各方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将开发、研究和应用、推广相结合,使得电子书包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5.在教学软件的使用和教学设计方面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电子书包多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当前在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难点:面对海量的应用软件,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精力去对它们进行发现、测试、筛选;教师囿于传统的、简单的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教学模式改良的能力,以至于电子书包与实际教学两张皮。因而虽然学校为此购置了齐全的硬件设施,但是教师因为无法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革新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成果收效甚微,学生怨声载道。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可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电子教学软件和使用方法的培训,帮教师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以便更好地在课堂上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二是可以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软件,并附上相应的使用方法和指南,以减轻教师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中遇到的困难,让教师可以更好地操作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对国内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的推进策略作了简单的剖析,希望可以为今后电子书包的应用和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的解决之道和实践之法,也希望更多的学者投入到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发展中,为电子书包在国内的推广提出金玉良言,促进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推进中小学教育和电子书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征锋,李吉吉,张文兰.“电子书包”的概念及应用前景探究[J].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2013(5).

[2] 李青,蔺方舟.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现状述评——基于2011-2013年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电子书信息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电子书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