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进行曲》

2016-05-14 18:38吴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黄鹂打击乐餐具

吴敏

设计意图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活动中对音乐灵感的寻求、对演奏状况的把握、对作品的处理,分析也都要进行丰富、活跃的形象思维,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而打击乐教学又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但老师怕上的音乐活动,原因很多,如孩子的乐趣在于敲打各种乐器,加上幼儿人数过多,老师常常把握不住课堂纪律,完成不了教学目标;还因为条件有限,现有乐器准备不足,为了帮助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更多的开展打击乐活动,教研组决定用平时常用的餐具替换乐器开展打击乐活动帮助更好的开展此类活动。

第一次 磨课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打节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2)幼儿会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敲击餐具。

(3)能通过同伴间的协作配合,创编演奏方式。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让幼儿熟悉音乐。(二磨中增加的)

(2)材料:《蜗牛与黄鹂鸟》伴奏音乐、可粘贴的图谱、(瓷碗、不锈钢餐盘、塑料饭盒、筷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趣

(1)跳啦啦操《蜗牛与黄鹂鸟》,律动热身。

(2)出示餐具,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东西?我们来认识一下,说说它们都叫什么名字?教师带领幼儿认识餐具。

(3)教师以餐具示范打击乐《蜗牛与黄鹂鸟》,激发幼儿利用餐具为音乐伴奏的兴趣。

二、尝试体验

(1)出示图谱,理解图谱含义:

A、知道饭盒和碗对齐是表示她们两个要一起敲。

B、将韵律动作与图谱节奏相结合,使幼儿掌握演奏要领。

(3)幼儿动手,在教师指挥下尝试按图谱演奏。

(4)跟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尝试按图谱给这首歌曲伴奏。

三、操作表现

(1)讨论:能不能把图谱变一变?幼儿尝试大家一起创编图谱。

(2)幼儿看着新图谱和老师的指挥听音乐一起来演奏。

四、分享快乐

餐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好不好?

教研组的研讨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按照流程进行上课,作为第一次上公开打击乐课,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纰漏和不足。在第一环节里,幼儿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有节奏地敲击餐具,在幼儿自己创编图谱操作这一环节里幼儿没有按照我设想的去做去创编,个别幼儿能创编出自己想象的图谱但是老师给予了否定。教研组的老师对课进行了点评与分析,指出活动中幼儿一直打击一种乐器兴趣不会持续很久很快就会腻,建议让幼儿交换乐器;老师制作的图谱不够完善,图谱上没有注明音乐名称,没有节奏图谱,对幼儿讲解休止符号时解释的不够清晰,教研室汪老师建议,她说“可以跟孩子解释休止符号它就像一个鸡蛋看到鸡蛋了就不能敲要停下来,因为鸡蛋一敲它就会破”。通过了老师们对这节课的点评与分析,大家的思维豁然开朗。

第三次 磨课教案及反思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趣

(1)跳啦啦操《蜗牛与黄鹂鸟》,律动热身。

(2)出示餐具,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东西?我们来认识一下,说说它们都叫什么名字?教师带领幼儿认识餐具。

(3)教师以餐具示范打击乐《蜗牛与黄鹂鸟》,激发幼儿利用餐具为音乐伴奏的兴趣。

二、尝试体验

(1)出示图谱,理解图谱含义:重点讲解休止符含义的理解。

A、知道饭盒和碗对齐是表示她们两个要一起敲。

B、教师再次示范将韵律动作与图谱节奏相结合,使幼儿掌握演奏要领。

(2)幼儿动手,在教师指挥下尝试按图谱演奏。让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示范。

(3)跟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在老师的指挥下集体尝试按图谱给这首歌曲伴奏。

三、操作表现

(1)讨论:能不能把图谱变一变?幼儿尝试大家一起创编图谱。

(2)幼儿看着新图谱和老师的指挥听音乐一起来演奏。

(3)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四、分享快乐

餐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好不好?

活动反思

今天,对《餐具进行曲》进行了第三次磨课,为了达到活动目标,根据教研组老师的建议,本次活动采用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尝试体验——操作表现——分享快乐,环环相扣的流程。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用神秘的眼神和语气提问:“小朋友们,请你们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再通过摸一摸、听一听等手段调足幼儿的胃口,激发幼儿参与本次活动的兴趣。

(2)自由探索:餐具能唱出好听的歌?孩子们半信半疑。我让幼儿自由探索,餐具是怎样唱歌的?怎样演奏会更动听?幼儿拿起筷子自由探索敲击餐具。

(3)尝试体验: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图谱,以每种乐器的实物图片呈现。当幼儿已经能够熟练地看图谱演奏时后,我提出了新的挑战,请幼儿尝试体验根据自己的喜好改编音乐的配器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演奏。

(4)操作表现:由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基础上,提供可以让他们操作的材料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为幼儿提供可撕贴的图谱,以便孩子们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记录,按照幼儿创编的新图谱来演奏。

(5)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要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我请小朋友按照自己设计的图谱给大家演奏来分享快乐 。

同伴研讨

在第一、第二次研讨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针对活动的重、难点;图谱制作;教师自身对音乐的熟悉与把握;如何帮助幼儿理解休止符;活动中如何关注孩子以及活动过程等进行了讨论,并建议:

如果活动重点是训练幼儿打节奏,难点是创编,那这节活动的安排就与活动目标不相符合,因为这节课的重点一直在创编,而幼儿似乎已经在上课前就很熟悉这首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已经学会打节奏。老师是否在上课前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但幼儿这样就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了,在这个活动中就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打节奏”上。如果要把重点放在“打节奏”上,就不应该让幼儿学会“打节奏”,这节课就该设定为第一课时;如果把重点放在“创编”上,这节课就该设定为第二课时,另外打击乐的图谱根本不是这样做的,肯定是要配上乐谱再在上面画上图谱的。因此我们上这样的课时,一定要熟悉乐曲、分析乐曲的特点。24拍 强调(强 弱),34 拍 强调(强 弱 弱),44 拍 强调(强 弱 次强 弱)。这节课是24 拍,但课堂中的“强 弱”没有跟小朋友强调出来。孩子们打节奏时都自己或看地板、或看碗、盘等餐具,老师应该提示孩子看图谱,看老师的指挥,养成打击乐的好习惯。在上课时,老师不应该只是让小朋友一遍一遍的或听老师唱歌词打节奏,或听音乐打节奏,比较笼统。应该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请1-2个小朋友上台演奏,这样会增加他们的新鲜感,就不会让孩子出现厌烦情绪。

专家点评

通过前两次的上课与评课,刘老师在吸取大家的建议后,对活动的个反面都做了调整。使最后一次磨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如教师在活动前,先让孩子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欢快感。当老师出示碗、饭盒、筷子时,小朋友都很意外,就连在场听课的老师也一时没猜出来这是要干嘛呢。音乐一响起,就见刘老师合着音乐,有节奏的用筷子敲打起碗和饭盒来,小朋友们也睁大眼睛看着、听着,不由自主的用小手模仿敲打的动作,当老师放下筷子,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说道:“刘老师用筷子打节奏”。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新鲜的玩法。主动总结老师敲打的顺序,主动用筷子先进行两小节乐曲的节奏敲打模仿,再一起完成整首曲子的打击乐,孩子们有很强烈的满足感。

刘老师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小朋友们在兴趣的驱使下,通过看、听来探究音乐活动的多样性,发现音乐的美,又通过模仿、创编来感受打击乐的乐趣,感受和同伴一起合作演奏的乐趣,懂得要相互配合就能演奏一曲打击乐,让孩子充满自信。也使打击乐课程更生活化,更符合本园实际情况,该活动的成功也为老师们今后开展打击乐活动提供了示范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黄鹂打击乐餐具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两只黄鹂
问黄鹂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看餐具,识鸟喙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自媒体探索路上的“两个黄鹂”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