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外贸发展现状分析

2016-05-14 18:39陈学妍王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碳排放新常态

陈学妍 王昭

[提要]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壁垒作为隐性绿色壁垒逐渐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之一。目前,诸多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宿迁作为后发的城市,在积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如何建立低碳经济贸易格局非常关键。宿迁的外企在世界范围内征收碳关税的规则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应充分意识到“低碳壁垒”在全球推广后将会给宿迁对外贸易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对此,结合宿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其外贸出口在“碳壁垒”这种隐性绿色壁垒冲击下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关键词:新常态;碳排放;低碳壁垒;宿迁出口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宿迁学院科研项目:“低碳壁垒对宿迁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编号:2015KY14)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14日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中首次提到“低碳经济”。2007年英国率先推出了碳标签做法,2009年4月日本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2011年7月起法国宣布所有在本国销售的产品必须提供“碳足迹”标签。可见,西方许多国家早已把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培育以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兴经济增长点。但美国、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经常以环境为名义,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设置低碳壁垒,阻碍碳减排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外贸优势,这严重影响世界各国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违背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宿迁是江苏苏北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但宿迁是一个后起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积极开发低碳环保产业,寻求对外开放路径是宿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壁垒不可避免地对宿迁出口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新常态下宿迁外贸发展势头良好

对外贸易是拉动宿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宿迁外向型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外贸企业在自身产生效益的同时,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江苏宿迁自建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商务厅等部门的支持下,一直积极与国际接轨。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宿迁市认真落实外贸稳增长、促转型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强对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商品的扶持力度,打造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加快培育龙头型出口企业,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帮助成长型、潜力型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拓展就业渠道,优化升级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增强了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表1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12年、2013年、2014年数据,分析宿迁近年对外贸易良好的发展态势。(表1)

由表1数据纵向比较发现,宿迁市进出口贸易发展是江苏外贸发展中的短板。与苏南、苏中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就苏北五市而言,宿迁依然处于出口比较薄弱的环节,外向型发展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但如果从横向比较,宿迁进出口呈递增趋势。2012年出口比2011年约增加了35%,2013年出口比2011年约增加了19%;从进口方面看,2012年约是2011年的1.33倍,2013年约是2012年的1.14倍。尽管受国际市场低迷、贸易摩擦加剧、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等因素干扰,进出口增幅减弱,但总体呈增长态势。2014年宿迁市外贸工作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围绕 “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宿迁”的发展定位,强化“心向大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联江通海”的四海意识,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挖掘对外开放新优势。据统计,2014年宿迁市与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实现进出口37.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02%,累计备案登记企业1,797家、进出口企业535家,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68家,进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6家;一般贸易进出口30.23亿美元,增长5.96%,占总额的80.51%;加工贸易进出口3.54亿美元,增长2.93%,占总额的9.42%;作为出口支柱产业的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塑料制品、木制品,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9.41%、26.38%、11.15%、7.63%。2015年第117届广交会宿迁市累计意向成交1.38亿美元,第118届广交会因受国际市场疲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困扰,宿迁市累计意向成交1.3亿美元。可见,宿迁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外贸环境下,主动适应新常态,让“宿迁制造”走向国际,以此促进宿迁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宿迁外贸发展存在上升空间

上述数据显示,近年来宿迁外向型经济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就自身而言,宿迁出口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与国际接轨越发频繁。但宿迁出口企业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宿迁外贸发展不仅处于苏北经贸发展的薄弱环节,而且在全省外贸发展进程中也非常落后。以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作为参考标准,结合表1数据,2011年宿迁进出口总额仅占南京当年进出口总额的3.6%左右,2012年仅占约5.1%,2013年仅占约5.9%,其中出口占比分别是2011年约5.5%,2012年约7.3%,2013年约8.6%,虽然每年呈递增趋势,但占比非常低。在今天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宿迁可以发挥现有的劳动力、水土等要素优势,合理利用省内外资源,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外贸发展的空间;第二,宿迁外贸发展还处于依靠传统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阶段,自主品牌严重缺乏,在现有的国际品牌中知名品牌稀缺,技术研发能力落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工业生产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知识、人才、管理等新兴要素的创造力不足,品牌、技术等内生因素提升竞争力欠缺。现有的内生资源优势、出口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及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提升,内部治理结构需要完善。

在宿迁外贸发展渐进式地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要逐步适应发达国家的游戏新规则。发达国家目前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非法实施低碳壁垒虽然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挑战,但从长远看,低碳经济发展是全球发展趋势,对此我们可以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因此,低碳壁垒的设置有助于促进宿迁外贸出口企业变压力为动力,强大自己,迎接挑战。

三、低碳壁垒的设置对宿迁出口企业影响分析

(一)刺激外贸企事业研发较高的低碳技术。推动外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壁垒的实施是生态设计的要求,是对外贸企事业的一种鞭策。虽然目前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远远超越发展中国家,低碳壁垒的实施暂时成为发达国家的专利,对欠发达地区的产品出口有失公平,但低碳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呼吁全球选择低碳排放的商品进行消费,以此达到减排的目的,这不仅是未来外贸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衡量出口商品能否获得进入进口国通行证的必要因素之一。因此,从长远来看,低碳壁垒的实施未来具有普及性,只要具有高低碳技术都可以实施低碳壁垒。宿迁作为欠发达地区,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产品生产、运输、消费、处置等环节切实做到低碳环保,积极引育、研发较高的低碳技术,采取合法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本地区的环境保护水平,维系当地可持续生产发展模式,同时有效地抵抗发达国家设置的以保护环境为幌子的非法的新贸易壁垒措施。

(二)促进外贸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加剧,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逐渐低碳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战略层面的问题。面对低碳壁垒,强大自己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宿迁政府应配套实施绿色补贴及绿色信贷等措施,通过研发低碳壁垒技术,把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低碳产品作为生产发展的重心,阻止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进入宿迁地区,保持“生态宿迁”的美好形象。低碳壁垒的实施促进外贸企业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集聚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产业专精度、粘合度,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细分产业发展方向,实施“一业一策”的专属政策,培育产业链,并延伸产业价值链,努力构建富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使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把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模式作为宿迁的突破点,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提升监督减排责任和能力。低碳壁垒的实施给发展中地区带来出口成本上的极大压力。原则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应根据碳排放总量的多少来承担碳减排责任。目前实施低碳壁垒的美、欧、法等国家都曾经在高速发展阶段积累了大量的碳排放量,如今却不加区别地提高碳排放标准,这对发展中的宿迁地区有失公平。但是,低碳壁垒作为一种带有很强歧视性和隐蔽性的新兴贸易措施,它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合法性是必然趋势,合法化的低碳壁垒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宿迁在积极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只有顺应而上才是硬道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企业积极承担起生产、运输、消费等环节的监督减排责任,捕捉各个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动态信息,把握低碳技术法规运用程度,建立低碳供应链,优化生产系统、配送设施,培育优质技术人才,研究碳减排力度大的综合策略,提升减排的综合能力,维护宿迁经贸的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学妍.碳定价对江苏出口竞争的挑战[J].北方经济,2015.8.

[2]龚新巧.论低碳壁垒的双重性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31.

[3]王蕴琪.低碳贸易壁垒的内容、影响及应对措施[J].管理纵横,2012.3.

猜你喜欢
碳排放新常态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