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探讨

2016-05-14 19:09邱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传导机制公允价值

邱静

[提要] 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多种传导机制引导的经济问题。由于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存在,公允价值运用中应注意各方面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

关键词: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产生机制;传导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财经大学重点学科专项建设经费及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29日

一、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顺周期效应是经济学上用来描述经济数量和经济波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顺应与加强。通过众多的文献分析可以得知,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就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价格会导致相关产品的价值被高估,此时使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将会使企业利润表确认大量的未实现收益;在经济低迷时,市场价格会导致相关产品价值被低估,甚至是严重低估,此时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将会使企业利润表确认大量的未实现损失。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经济景气时期,金融业信贷投放充足,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量充足,市场行情一路高涨。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会高估相关金融产品的价值,从而使金融产品带来的相关收益大幅增加,相关减值损失计提减少,这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投资和信贷能力,将会使市场行情进一步上升,也将进一步提高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第二种情况是在经济低迷时期,金融业信贷投放紧缩,现金流量不足,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会低估相关金融产品的价值。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将会导致投资损失,从而使企业相关利润减少,相关减值损失增加,这会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投资和信贷能力,这会使已处于恶化状态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市场行情进一步低迷,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一步降低。

二、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产生机制

首先,公允价值的计价方法要求其计价主体必须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调整其自身的计价水平,从而使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与市场的变化保持紧密联系,进而真实的反映市场周期的变化趋势。此时,公允价值前两个层次价格来源的计量属性就会产生顺周期效应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资产与负债对称计量的应用将抵消价格变化带来的一定影响,但现实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项目大大多于负债项目,所以导致双方无法抵减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当受到影响的企业越多,也代表着市场危机越严重。目前,公允价值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最为广泛,因此面临极端的市场条件时,其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从而也会降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由于有些产品可观测的信息不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将无法进行市场报价,所以就无法满足公允价值计量的前两种价格的报价要求,只能根据第三层次来确认和计量其价格,第三层次价格来源采用的是估价模型计量,其估计值在现实的交易过程中是由特定的模型来决定的,其模型存在的缺陷又会直接影响估计值的准确性,而且部分模型无法考虑到复杂金融产品的所有相关经济因素,任何一个被疏忽要素的细微变化都会使其结果的风险性加大。此外,在估价模型当中,会计人员会按照现阶段经济状况所得出的估计成果使用到下一阶段的市场估计之中,这就叠加了经济周期的影响效能;而当市场流动不足时,会计人员出于谨慎考虑,会低估资产的真实价值,顺周期效应就会被夸大。

三、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传导机制

(一)监管政策的呆滞。金融业事关国家经济大局,它的稳定发展是国家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所以金融系统的稳定被视为国家监管的首要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央行及相关部门主要通过资本充足率来实现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以预防并制止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但资本充足率是会计人员依赖于报表上的数据计算所得,此时的监管资本也就是会计处理信息中的数字信息,其顺周期效应就会通过监管资本传达到资本充足率中。在数字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便会变卖风险资产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并同时满足资本监管的相关需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许多金融机构根据公允价值会计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并将这部分损失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导致相关金融资产大幅跌价。

(二)财务报表的传导机制。当公允价值会计被企业普遍使用时,市场微小的波动都会涉及企业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变动,特别是市场中很多的变化都会在财务报表中明显地反映出来,这就增加了财务报表的流动性特征,使得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通过财务报表得以传导。

(三)投资者的心理反应。关于这一传导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竞争者之间的心理博弈较量。“囚徒困境”理论告诉我们,在特定的环境里,如果面临着相同的危险情况,单个个体的理性行为或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很容易演变成集体的非理性行为。当市场萧条时,公允价值会计会及时反映资产价格的下降,此时会确认大量的资产损失,这种损失不单是会计账面的数据变化,而且会使投资者曲解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当价格跌落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对市场反应灵敏的部分金融机构会通过降价出售金融产品的方法躲避风险,从而达到短期损失最小化的目的。其余大部分金融机构在博弈心理的影响下,也会效仿选取降低价格的方法,由此而造成资产价格的普遍下降,最终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当价格再次波动时,公允价值计量将其反映出来后,众多企业竞争的结果仍然会是降价,在企业间一轮一轮的降价竞争中,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也变得越来越差;二是盲目从众的“羊群效应”心理。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资产的价格是通过市场调节来反映,其价格变化程度大于历史成本下的价格变化程度,这更易导致“羊群效应”,使部分企业面临的风险危机传入到整个系统之中,并最终导致顺周期效应,对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个极大的破坏因素。

四、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启示

(一)谨慎推行公允价值会计。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这正好给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广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还可以增加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帮助相关使用者更好地做出决策。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并不完善,这要求我们在引进公允价值会计时,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形势谨慎的选择,切记盲目追求,力争公允价值会计真正达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满足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目的。

(二)及时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应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方向,及时修订或改进会计准则,使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在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中,应明确公允价值的地位,辨别清楚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凸显其优点,降低报表使用者分析财务报表的复杂度。财政部已于2014年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的发布进一步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运用,将对我国会计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该准则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具体的实施效力尚未体现,有待后续实践的检验。

(三)加强金融监管。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金融监管与会计间的关系。顺周期效应发生的一个重要传导机制是金融监管政策的呆滞,所以加强其监管政策的实施并协调好与会计间的关系是应对顺周期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可以在金融系统中引入新的措施,比如动态资本率、适当改变以财务报表数字为依据的单一资本监管,这样可以确保金融系统更加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洪,方拥军.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不确定性的成因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2.

[2]陈彦达,马雯.我国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梳理[J].会计之友,2013.12.

[3]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会计研究,2009.11.

猜你喜欢
传导机制公允价值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