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泽尔“公共领域思想”及其

2016-05-14 19:40王凯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王凯军

[提要] 巴泽尔语境下的公共领域是一种产权的公共领域,它是巴泽尔产权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产权的经济分析》一书相关内容,分析产权公共领域的内涵、特征以及基本内容,以期达到对巴泽尔“公共领域思想”的新认识。

关键词:产权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思想;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15日

一、问题的引入

“公共领域”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德国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最早提出,但由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马贝斯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一书中,他跳出传统的“内化外部性”思路,从“公共领域”的角度进行产权研究。需要指出的是,巴泽尔语境中的“公共领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倾向于文化、政治意义方面的概念,而是一种产权的公共领域,由未被界定的资产属性所构成。笔者通过概念上的简单区分意在说明巴泽尔公共领域概念的特别之处,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一下巴泽尔的“公共领域思想”。

二、巴泽尔“公共领域思想”

在《产权的经济分析》一书中,“公共领域”作为重要的分析工具是巴泽尔产权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它也是巴泽尔产权方法发挥作用的“场所”。结合本书的第一章、第二章,笔者将进行详细的梳理与说明。

(一)产权的公共领域的内涵及特征。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何谓“产权的公共领域”?有必要说明并说清。“因为交易是有成本的,所以产权作为经济问题还从来没有被完全界定过。”对资产的产权的“部分拥有”的这种产权界定的“中间状态”,使得所有权被分割,某些属性只能暂时被放入公共领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产权的公共领域就是指产权未被界定清楚的资产的属性或者未被明确定价的资产属性。这里,属性是构成公共领域的基本单位,属性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公共领域的“状态”。巴泽尔在本书的第二章中,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详尽的表述。

(二)产权的公共领域的基本内容。由于交易费用为正,“在每桩交换中,有一些财富溢出,进入公共领域,个人就花费资源去攫取它。”“事实上,这种公共领域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人们可采取措施减少相关的损失。”在书的第二章,巴泽尔“考察公共领域受产权影响的最大化本质”以及“分析几个公共领域问题的实际解决办法”。

1、排队配给模型。“用以交换商品的不是货币而是时间”,“在定量供给的情况下,需求的大小决定被分配商品的单位均衡价格,商品根据个人在排队中所花费的时间量进行分配”。所以,当个人认为某商品只是值得用等待2分钟的时间来获取时,其不会用5分钟的时间来等待。“宣布为免费的商品实际上被置于公共领域内,在所有权确定之前,它是没有价值的。”而确定所有权则是根据个人花费的资源来获取公共领域内商品所有权的。但是,排队配给只是价格控制的特殊情况,因为现实世界的价格控制所要求的只是控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而在排队配给模型中,巴泽尔假定(货币)价格为零。另外,竞争只通过排队发生的假定在价格控制分析中并不总是有效。

2、价格控制。巴泽尔以汽油为例,分析了价格控制下汽油交易的产权模型,公共领域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由于“汽油交易具有许多有价值的属性”,“控制范围的含糊不清直接起因于汽油属性的多样性和变动性”政府对汽油的管制,只是针对其价格这一属性作了具体的规定,而对汽油的质量(辛烷值含量等)、加油服务、营业时间以及搭配销售等属性却没有明确规定,这些属性就被置于“公共领域”。“当变异的属性没有被完全规定时,受影响的各方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灵活性。”卖者通过调整边际应对价格管制,具有最大调整边际的比调整边际的卖家能更长时间地承受价格控制局面。买者自身或者买卖双方一起也有为把浪费降低到最小程度而做调整的边际。

3、浪费最小化。“产权结构最初的稀释,会使部分潜在收入落入公共领域,从而在花费资源获取非排他性收入的范围内,造成收入的浪费。”这种浪费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值,这些“约束”是指“属性边际调整的空间”,如果存在可调整的空间,在财富最大化的引导下,理性人会据此进行边际的调整,直到不存在“可以避免的浪费”。巴泽尔指出,“人们将利用约束条件下他们所能采用的成本最低的方法来获取由管制置于公共领域的价值。这种行为的结果使得由管制产生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浪费就是对新的约束(价格控制)的调整过程。

三、巴泽尔“公共领域思想”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产权的公共领域”的应用,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公共领域思想作为巴泽尔产权思想的一部分,体现了其思想的独特性。内容丰富、论述深刻,是理论思考与实践应用的完美统一。

(一)学术价值

1、方法论上的创新。有别于传统“内化外部性”的产权分析方法,巴泽尔以“公共领域”的独特视角进行产权分析,并将其作为产权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被界定的资产属性成为公共领域的组成单位,属性的边际调整决定了公共领域的动态性。“在巴泽尔的产权理论里,‘交易费用概念已经不再起主要作用了。起着主要作用的是‘公共领域概念。”这一方法论上的创新既是对产权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意义上“公共领域”概念的拓展,为人们进行产权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提高了产权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2、产权从未完全界定。区别于传统交易成本为零,产权可以完全界定的“无现实意义”的假设,巴泽尔明确指出,“因为交易是有成本的,所以产权作为经济问题还从来没有被完全界定过。”并用“奴隶赎身”和“足联招球员”的事例进行论证,说明了交易成本的存在,部分属性落入公共领域,使理论分析更加贴近现实。这是产权的公共领域产生最直接的原因,二者相互印证。

3、对企业性质的“新”解释。巴泽尔指出,“不仅商品的所有权常常被分割,而且组织的所有权也可以被分割。”“不完全的分离使得一些属性成为公共财产,进入公共领域。”在巴泽尔那里,公共领域概念取代了交易费用的概念,而成为最为重要的产权范畴,他从公共领域的角度,把企业独具一格的解释成“对大型设备所产生的公共财产问题的管理”一类的组织。这与科斯的企业性质(节约交易费用)有所不同。

4、对财富攫取(寻租)行为的解释。由于资产产权的不完全界定,一部分有价值的资源(属性)便留在了公共领域里,巴泽尔将公共领域的全部资源的价值称为“租”。因不同人的评价标准(成本—收益)不同,导致公共领域的资产属性的价值在不断地变化,产生“非均衡”(常态),出现财富攫取(寻租)行为,理性人沿着边际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新的均衡(不稳定)。公共领域中资源属性的易变性,导致了公共领域范围的变化,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二)应用价值。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关于巴泽尔的公共领域思想,能够对很多领域的问题进行解释或者提供理论依据,如法律视角下农地发展权的问题、版权法上的公共领域的分析等;网络思维下的互联网公共领域的研究;再如,环境治理上的治理雾霾工作,需要把它作为理论指导等等。“公共领域”作为巴泽产权模型的一部分,是产权理论与产权实践相互联系的“纽带”。应用范围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应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M].学林出版社,1999.

[2]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3]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4]周威锋.公共领域的概念: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J].浙江学刊,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