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思考

2016-05-14 19:40付媛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监控

付媛媛

[提要] 为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政府绩效,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对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方财政;绩效管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18日

2013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全省绩效管理工作,河南省财政厅下发了系列文件,要求各县(市)财政局、市直单位高度重视、贯彻执行。通过财政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13年以来,在深入学习了我国财政部的文件资料后,河南省财政厅制订了系列文件,提出了绩效管理机制,确定和规范了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制定了考核办法。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预算执行绩效监控的加强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都形成了管理办法。

在“办法”里,对于绩效管理机制要求必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事前要确定绩效目标,事中要跟踪监控管理绩效管理,事后考核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用管理机制对预算绩效采用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力争全方位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二)拓展绩效管理深度和广度,开展重点专项支出绩效评价

1、扩大绩效评价试点范围。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按照2013年度试点项目绩效目标,加强预算执行跟踪监控,并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对财政重点项目和部门自评项目认真评价总结,省、市、县试点项目资金总量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5%,在确定2014年度绩效评价试点项目时,各级部门试点项目预算资金总量要达到本部门上年度公共财政支出比例的5%。到2015年,各级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部门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和各级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全部翻倍。

2、加强绩效评价目标管理。2013年起,省直部门年初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均设置绩效目标。市、县财政在编制本级预算时也要提出推进绩效目标管理、加强执行监控和评价结果运用等具体要求,在继续开展重点评价的基础上,督促本级预算部门开展自评,编报2013年度绩效目标的项目资金占本级部门项目预算资金的比例达到15%。

3、不断完善考评体系。要求各县级财政和各下属单位都开展了支出管理、部门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

4、继续推进重大民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和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的绩效评价。各级财政和预算部门围绕着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支出,着重选择社会关注度高、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民生支出,积极开展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将下级转移支付项目纳入重点评价范围。

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工作的流程上

一是绩效目标控制方面。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指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等内容。河南省的绩效管理工作安排是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的时候,对下级单位的绩效目标申报做了规定,要求超过5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填写项目绩效申报书,对该项目的责任人、项目内容、项目目标、完成时间节点等做出了规定,并直接录入预算申报系统,但是下级单位在申报绩效申报书时,对于项目相关的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的细化、量化等方面,缺乏控制,不太符合客观实际,执行中也容易出现问题。

二是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项目的中期评价)方面。通常来说,绩效项目从执行开始,都需要采取全方位的跟踪,尤其是到中期时,需要采取数据抽查等方式,动态的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工程实施进程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以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绩效项目的管理效益。河南省在对绩效项目运行情况跟踪和监督时,缺乏相对应的监控机制,对项目资金的支出进度和工程实施进程没有全方位把控,也就无法定期对监控采集来的绩效运行信息汇总分析,不能及时发现绩效运行目标和预期目标发生的偏离。

三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上。自2013年提出绩效管理以来,还处于整合数据的阶段,缺乏全面的对比数据,只能针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反馈信息和数据。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应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数据,尤其是重大专项资金,需要整合绩效评价结果,并按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或公示。这方面的欠缺就导致河南省级财政部门在安排下一年度的预算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调整时,没有可参考的数据,也没有依据对财政预算项目库进行合理的管理。

(二)机构人员素质上。一是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科室人员少,不利于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财政部门需要收集、汇总全省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人员少任务重,无法圆满满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二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时间短,人员普遍缺乏经验。从财政部门到市、县和各级预算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了解都很浅显,有很多深入的知识需要学习。

三、预算绩效管理发展方向

(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和业务流程

一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流程。省级财政部门不能仅作为文件下发主体,把文件下发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还要加强督促和监督。需要制定一个相对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以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职责分工、分级分类、适用高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确定的绩效目标进行前期评价,对绩效实施过程进行中期监督和评价,对绩效实施结果进行后期总结评价,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结果的应用。

二是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要规划预算绩效管理方向,指导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方法,切实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探索机制,建立编制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前后结合、上年绩效评价和下年预算编制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并形成详实的绩效评价报告上报给同级人大和政府,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为下年的部门预算资金安排提供一手资料,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是预算绩效运行监控。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要重点监控是否偏离原定绩效目标,如有偏离,必须纠正,必要时要终止该项目,确保实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年度终了或预算执行结束,必须对决算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价,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实效。

四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如何,评价指标是个很重要的标准,虽然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时间不长,但是也要制定绩效指标,制定时要符合预算绩效的内容,突出特色,内容完整,既有细化的衡量指标,也要有量化的数据指标,使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兼具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经济性。

(二)加强素质培训,健全机构人员。机构设置不健全,绩效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设立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完善机构的职能,充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同时,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自2013年以来,河南省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摸索中逐步开展,虽然做到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但还存在着种种不足,未来的发展要更加规范、完善,将绩效评价的范围逐步扩大到每个单位和项目,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财政支出数据差异分析——基于新疆2008年-2013年数据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