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苏州民居敬修堂的装饰

2016-05-14 08:43林瑨周越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建筑装饰

林瑨 周越

〔摘 要〕 “建筑是一本重要的史书”,民居更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无名建筑”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苏州传统民居在中国民居建筑体系中以其结构紧凑、工艺精湛、色彩和谐和布局而独树一帜,其装饰也有着独特的形貌和格局。本文试以苏州西山东村敬修堂为例,从砖雕、花窗等方面探索苏州传统民居装饰的独特艺术美,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苏州民居 敬修堂 建筑装饰

一、苏州传统民居装饰概述

苏州是梦里水乡也是人文天府。苏州民居建立在江南发达的文化和经济基础上,而民居装饰是物质上的美化,更是人文精神上的展现。装饰手段、风格和技术的运用,在充分表达形式美的同时,不破坏使用功能,并且体现深远的精神文化内涵。《园冶》中说:“凡造作难于装修”。“装修”是建筑的文化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蕴涵着时代的人文精神,既是建筑形态的体现,又是历史文化的反映。所以,“装修”要做到得体很难。

苏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按图案内容大致可分为主题写实和抽象图案两种。主题性图案一般有吉祥花鸟、动物、人物故事等。抽象图案一般有水纹、云纹、草纹、龙纹等。本文将以苏州西山东村敬修堂为例,浅析苏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独特的艺术美。

二、苏州民居西山东村敬修堂装饰

(一)敬修堂简介

敬修堂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是西山现存最大的一幢古宅,占地面积1866平方米。敬修堂也是《风雨雕花楼》、《庭院里的女人》、《桔子红了》等电视剧的主要拍摄地。可见此座民居的代表性意义是举足轻重的。

敬修堂的第一位主人徐联习,是清乾隆年间的知名儒商。儒商,即为“儒”与“商”的结合,他们有着儒家的道德和才智,又有着经商之人的财富与成功。儒商的需求与一般商人不同,儒商对资本的支配方式更具有文化特点。商人与儒商的消费观念差异性非常明显,同样的资本消费,儒商较多用在艺术层面,如挽救文化遗产、造园、收藏等等。徐联习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修建敬修堂,类似这些由一代又一代儒商的勤劳和智慧铸造的珍贵遗产,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财富。

(二)敬修堂建筑装饰

1、砖雕

敬修堂一共有三座砖雕门楼,雕刻技术精湛。在材料上,砖雕比木雕更加耐磨,又能防潮防火,在民居中十分常见。图案以人物、花卉、瑞兽等吉祥的内容为主。雕刻手法为:磨、钻、刻、雕等。砖的产地多、产量高,是民居建筑的基本材料之一,并且砖雕图案样式和使用没有等级和制度的限制,因而在民居中广泛使用,砖雕也是浙江民居装饰的一种重要形式。自汉唐开始,到清代成为一项专门艺术,达到高峰。

图一为敬修堂砖雕之一,抽象龙纹。龙用于民居装饰纹样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乾隆朝之前,龙的装饰纹样在民居装饰雕刻中很少出现。而且,龙的纹样装饰是有等级阶级限制的,因此几乎没有百姓会在自家刻上龙纹样装饰。在乾隆时期,抽象龙纹样为主体的雕刻形象大量出现,经常用于门裙板的雕刻。到了嘉庆年间,龙纹样装饰在民居装饰的边饰中大量出现。民居的龙纹为了不和制度冲突,也经历了由具象发展为抽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龙的形象越来越抽象,甚至边饰中已经不见龙头,如图一中,就是龙纹边饰,由于十分抽象,经常被误认为是云纹。

图二为浪花式,其表现形式为连续曲线交错组成,展现江湖海浪,有着强烈的动感。在苏州传统民居中,水纹主要有流水式、浪花式、单线波纹三种形式。

图三为故事情节样式。人物故事装饰纹样图案有着民间性和文化性特征,这种故事情节的装饰纹样受到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的影响。故事情节纹样的砖雕生动形象,人物一般作为主体物比例较大地雕刻在中间位置,树木、陪衬都相对较小,处于次要地位。图三中武将与文官同时出现,这在民居砖雕装饰中也不常出现,其人物生动,姿态各不相同。故事情节装饰纹样是背景与人物一起进行表现的。民居建筑作为人的生活栖息场所,天然的有给人以安全感的作用。在人物砖雕纹样上,居多出现的有武将图,多以身体魁梧,面部脸型方圆结实且浓眉大眼出现。不过也有少部分的武将刻有清秀外形。武将动态较多,坐姿也比较英武,并且通常手持武器兵器。

2、门窗装饰

敬修堂的花窗装饰大多以吉祥图案为主,多以对称方式呈现。敬修堂每个房间都用天井分隔,光照和通风效果都非常好,夏季阳光不会直射入房间,而冬季阳光斜射,可以照进中堂。

敬修堂的门窗装饰花纹也极为丰富。图四的落地长窗上雕刻有具象的龙纹样。相传当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与一位姓殷的女子相识并一见钟情,殷氏不久怀了乾隆的骨肉,乾隆只能让其与徐联习的儿子徐伦滋结婚;常年在外经商的徐伦滋奉命匆匆回西山和从未见面的殷氏成婚,殷氏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女孩,乾隆派人在敬修堂的落地长窗上雕上不同形状的12条龙,这在当年等级森严的时代,民居建筑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

三、装饰功能及意义

(一)装饰功能

在每进院落和厅堂之间,都有一座雕刻精美的门楼作为间隔,不同的功能空间都有着雕刻内容,甚至可以通过门口的雕刻纹样来判断一个院落的使用功能。装饰极为丰富的民居也营造了气度不凡的氛围;雕刻精美的额枋和门簪、笃厚的门枕石、高门槛都清楚地告诉来访者这是一个身份高贵的官宦人家。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开始转换心境,准备进入宅内。

(二)美学意义

1、民居装饰体现中国传统装饰美

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非常重视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线条来表达立体的造型。中国古代艺术打破了西方的立体造型,平面化使装饰有疏有密,有虚有实。民居装饰中,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书画美学的规律,在平面的门窗装饰中充满着立体的力量,而立体又蕴含在看似平面的构成图形之中,是“点—线—面—体”的有序节奏。

2、民居装饰中的绘画性与写实性

苏州地区传统民居装饰雕刻无论从构图、表现手法、主题等角度分析,都明显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苏州地区民居装饰中虽然带有强烈的绘画性,但相比之下,其表现方式更加直白、明确,希望仕途坦荡就雕刻“王侯家宴图”、“鲤鱼跳龙门”。这种直截了当的讲述方式充分体现了市民艺术的特性。

3、民居装饰纹样的寓意美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按照本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建筑文化。这些文化很多都反映在建筑的装饰上,如竹纹、水纹,是采用大自然的纹理进行装饰,反映出人们对大自然事物的美好追求。用梅花、牡兰寓意超凡脱俗,用牡丹、玉兰表现高雅富贵,采用形象、意会、借喻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造型装饰图案,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反映出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艺术形式,应当被重视、保留和继承。

结语

传统民居饱含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民居装饰上汇聚着大量的地域文化信息,从宏观到微观都涉及各个领域,并因年代的变迁而发展变换。这些珍贵纹样可以给研究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等提供多元化信息。在苏州地区居民建筑中,民居装饰通常会成为整个建筑的重点研究对象,那些雕刻纹样不仅具有非常高的美学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能体现出一个家族发展的历程和方向,为后人了解历史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参考文献:

[1]王其均.中国民居三十讲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丁俊清.江南民居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07

[3]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5

[4]牛示力.明清苏州山塘街河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03

[5]丁俊清,杨新平.浙江民居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猜你喜欢
建筑装饰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中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初探
以岭南四大名园为例浅析粤中庭园建筑装饰特征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
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
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金华市建筑装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
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