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心理空间

2016-05-14 13:54孙频
书屋 2016年8期
关键词:绝境艺术化世俗

孙频

小说中自有它的空间,有的小说疆域较宽阔,物理空间较大,有的小说空间是纵深方向的,切口不大,但向内挖掘较深,就是内在空间比较深。其实作家也是有着心理空间的。心理空间得以成立,主要还是因为作家的一些心理因素。首先是作家的心理冲突。所谓心理冲突是说一个作家只有保持与这个世界的不和谐的时候,内心才会充满对不复存在的世界的渴望。对于作家来说,这种渴望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已经与这个世界十分和谐,那内心里是平静的,也就少有表达的欲望,即使表达也不会去探究。没有探究就不会有文学。

其次是作家的内心秩序。文学属于艺术,那么作家的内心秩序也是一种艺术化了的内心秩序,就是说作家的内在不应该是一种完全符合世俗逻辑的秩序。作家要创造的是一种多重的感知,是对既定边界的模糊,作家的内在生命需要比寻常的生命具备一种更绚烂、更疯狂的生命力,去填补这个世界上的某些缺失或创造一种最本真的物自体。这样的艺术家内在秩序对于世俗秩序来说可能意味着一种破坏性,但对于艺术和文学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艺术化的内在秩序还意味着具备比寻常人更多的悲悯和爱。我认为小说里是应该有感情的,作家的内心如果没有感情,那写作就会变成一种对世俗高高在上的审视,而缺少同情与悲悯之心。

再次是作家的心理机制。就是说,作家和一个普通人的心理构成有什么不同。我觉得首先就是作家是内在有隐秘创伤的群体,这种创伤可能是个人化的,可能是因为国家或民族命运赋予的,但它一定很深地存在在作家内心空间里一个最深、最隐秘的所在。这个所在蛰伏很多年之后会成为一个作家创作的最初动力,那就是修复的欲望。可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白日梦,都是不安的结果,都是试图在解决一些类似绝境的问题,所谓绝境就是不可解决的矛盾。有句话说作家们写的书其实不外乎是自传,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作家无论怎么写,可能都摆脱不了一些原生性的创伤与折磨的纠缠,于是写作变成一种对最初的创伤的演练,直到它看起来不再像一个伤口,在这个过程中作家获得了治愈,而写作本身具备了也因此具备了一种类似于佛陀的救赎气质。

猜你喜欢
绝境艺术化世俗
“动物都是科学家”系列十九 装死,身处绝境时的无奈之举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不愿向世俗投降
把婚姻逼上绝境的,绝不是第三者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世俗的力量
绝境中的三只羊
赵治勋渐近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