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之魂”之必然

2016-05-14 15:39邵文张丽英
书屋 2016年8期
关键词:兴国培育价值观

邵文 张丽英

《兴国之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以下简称《兴国之魂》)2013年出版发行以来,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被评为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之一,并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的权威读本。该书的主编戴木才学术造诣与理论水平非同一般,曾担任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授课者。即便是应时之作,其论说容量、解读的清晰性以及文字的可读性,较之其他要胜出多多,市场销量大也能说明。为此,今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再推出该书的简易读本《时代的价值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明读本》,我相信二种读本会相得益彰,为不同层面的阅读提供方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是“兴国之魂”的“魂中之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价值属性;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价值要求。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价值愿望与追求。

把社会主义价值观上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它的二十四字内容完整而全面地阐释了社会主义中国所应有的、大家共同遵循和拥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们经历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国争光”、“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和精神型塑,为改革开放积累了强大的思想基础;体会到了“大公无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现实主义的激情;得政治之利、于风气之盛,在大学校园真诚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除专业之外,还如饥似渴地吸取西方现代思想,一家一家地去浏览古典著作和当时极为热门的西方学术著作,也因此带动了全民阅读和出版业的兴盛。新的启蒙时代,造就了中国各行业的精英和社会的中坚力量,至今不衰;一代风气之转变和造就,确实与当时的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同时,也在新旧交替之际,寓新于旧,赓续不断,把隐藏在文化中的儒家传统一脉相承,试图借鉴西方理论与学说予以改造,道统和学统已基本恢复,业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在新的时期注入新的内容,成为潜移默化的时代坐标;忠、孝作为日常的行为准则,正在生活与工作中逐步延展并落地生根;爱国主义热情弥漫整个知识界,并在时代的轨迹中留下道道车辙。“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已内化成整个社会的行为规则和做事的信条,这些为我国改革开放起了个好头。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性被压抑已久的、也包括恶的一面在市场经济还没有规整的时期,不断泛滥,直接冲击着整个社会道德、价值的敏感神经,也颠覆不少正统的观念。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社会福利一派大好的同时,也留下了时代之痛。在这种背景之下,各种思想、观念、方法、手法多样并存,思想的锐利锋芒直接指向人们的道德信仰和灵魂深处的精神实质,伴随着种种诸如环境、人文、风气等话题内容覆盖面的增加,兼之社会种种恶劣现象的丛生,更加使精神世界在价值取向上显得迷茫,各种焦灼的困惑也由此而生。因此,培育社会主义信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国之魂”,又是全体公民精神上的指路明灯。也只有这样,文化与精神的作用、价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特色之具象与抽象的内容也就在文化与精神的层面完全呈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

《兴国之魂》共十讲。其中第六讲“高扬共产主义价值理想旗帜”、第七讲“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第八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第九讲“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建构的启示”、第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战略工程”。它们分别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牵引,这是在宏大的理论背景下追根溯源,也是对共产主义成果的吸收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价值共识的统一关系,是对人类文明成果和观念的沟通与融合,并以之予现代人类文明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就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价值基础之上的,文化资源是我们精神上最宝贵的财富,所谓文化与精神创新必须在从源头活水中来;有参照才有说服力,第九讲对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建构说明了这个道理,培育是全民族文化建设的大事,而践行即全体公民的自觉自为则是关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指向国富民强,繁荣昌盛,保持持续的再生能力和创新的功能,还指向文化精神的再造和核心价值观的稳定。第十讲则是把培育核心价值观定义为“长远战略工程”,实与“兴国之魂”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这五讲恰是该书的特色,分量格外地重。

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痛彻地指出:“华风之弊,始于作伪,终于无耻。”鲁迅对国民性提出了尖锐批判的“吃人的礼教”,乃至台湾地区作家柏杨的“酱缸”文化等等,这些悲观的论断都是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究其实质,还是痛其不争、哀其不幸。时代进步到现在,各种情况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虽然有其阴暗面,但光明面的面积要大得多。而《兴国之魂》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树立起足够的文化与精神自信,对我们民族和祖国未来充满强大的信心,并会将这种自信与信心落实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那么,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心愿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兴国培育价值观
山歌迎你到兴国
我的价值观
西和赞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兴国之歌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手术病人大多吃错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