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主体性

2016-05-14 03:39李海龙
大经贸 2016年8期
关键词:主体性市场经济劳动者

李海龙

【摘 要】 劳动者的主体性是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对主体的特有感知与性质机能。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断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充分肯定劳动者的主体性,同时还要不断的发挥劳动者的主体性。因此,研究劳动者的主体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其意义重大的,本文通过对劳动者主体性的分析与解读,进一步的分析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关系,阐明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劳动者 主体性

一、劳动者主体性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在和客体的矛盾运动中得到自身规定的,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性并非抽象的、空洞的,它是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的,因为它是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得到确证和表现的。因此,劳动者的主体性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劳动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自我决定性、自主选择性。自主即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以自己为标准去衡量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同时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进行生产活动,使劳动者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人。

第二,能动性。能动性即劳动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表现的自觉性、创造性和目的性。劳动者作为真实的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因此,劳动者是能动的主体,主要通过有目的的市场经济活动能动的认识和改造整个客观世界。在这个活动中劳动者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创造性。创造性是劳动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以人的方式改造物的存在方式,使物按照人的方式存在。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劳动者的创造性,一方面必须根据既定条件,遵循规律;另一方面又要按照自身需要和能力,去改造客观世界。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劳动者主体性的提高

劳动者的主体性,是指劳动者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提高劳动者主体性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实体的主体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一步的凸显,劳动者的主体性也伴随之不断的提高,极大的增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活力。同时,在其他方面对于劳动者的束缚也随之解除,劳动者的主体性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起到的推动作用。

勞动者的主体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主人翁意识,二是事业意识。主人翁意识的提高使劳动者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才是经济活动的主人,应该充分的独立自主,自尊自强。而事业意识是对主人翁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在劳动者自立自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事业的无限热情,积极的投身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去。这对于之前由于政策的僵化,禁锢劳动者的主体性,严重所害劳动者积极性相比,劳动者的主体性空前的提高,也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竞争性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劳动者的主体性也在这种竞争中的到空前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在政策运行的情况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首先富裕起来,经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由于这种政策的引导,中国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企业承包责任制,使中国经济一步步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市场经济本身就强调竞争,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的特征。正是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在根本上肯定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解放了劳动者的生产力,极大提高了其创造性,这就极大的突破了之前僵化体制对劳动者的束缚,允许和倡导人们之间的相互竞争。所以,要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技能,更有利于参与竞争,更好的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主体性的发挥

第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体性。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以劳动者为主体,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使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自觉的树立一种主人翁的意识,遵循平等、自由、自主的原则,而市场经济中的劳动者只有以平等、自由、自主为前提,才能在经济活动中确立其主体地位。而主体地位的确立离不开劳动者自身素质技能的提高,所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劳动者应该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素质技能的提高,自觉的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事业意识,把自身自由与社会责任、个人行为与法律道德、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不断的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第二,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路线,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代替市场经济中的矛盾性。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必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理念。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摒弃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唯利是图”,单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思想;也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僵化、保守的政治挂帅的经济思想,而是“义利并举”,经济与道德的统一,利己与利他的完美结合。所以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缺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走中国道路,发展中国经济。

第三,坚持依法治国的战略,健康发展,充分尊重和保障劳动者的主体性。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法制经济的市场经济,如若缺少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严肃的执法力度,只靠市场自发的调节,这样往往会出现不遵循价值规律,忽略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的原则,造成市场的混乱,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受中国2000多年来的官文化影响,官僚资本主义在市场领域大行其道,本应该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劳动者,其地位却被虚置,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就无从谈起,有利于劳动者主体性发挥的市场环境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就会停滞不前。所以,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格执法力度,规范有利于劳动者主体性发挥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劳动的积极性,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主体性的发挥,所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明确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不断的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大力倡导文明进步的人文精神,重视树立正确的信仰与理想,是建构劳动者的主体性的最重要环节。再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除了确立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和提高其素质技能,还要牢牢坚持依法治国,以法律为准绳,进一步的规范市场行为,创造一个合法、合理、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充分的发挥劳动者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 刘永佶.中国政治经济学主体、主义、主题、主张[M].2010年9月.第一版.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1.第二版.

[3]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4.1.第二版.

[4] 刘永佶.经济学方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主体性市场经济劳动者
劳动者
市场经济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