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5-14 10:15弓富兰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笔记词语课文

弓富兰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视野、智力及学生的世界观、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读书氛围;主体地位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或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妙,感受祖国千年文化的辉煌。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阅读还是一根接力棒,它让人类香火绵延,永世传承。

一、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儿童时期所读的作品往往能影响一个人一生中对待阅读的态度。从小就爱阅读的孩子不会是平庸的人,因为阅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了孩子们的品味。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第一要做的事情不是了解他们以往的学习情况,而是让孩子们写一篇自我介绍,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写出自己看过的一些课外读物名称,还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感受。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我再进行精心筛选,尽快列出一个比较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目录,让学生对照该目录单再作具体安排。何时要读哪几本书,怎样去读才更有效果,都可以进行周密计划。有了目录单,孩子们似乎就有章可循,读书的紧迫感也会因此而生。

二、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三、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阅读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因此,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一定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怎样做阅读笔记呢?①簿本式,即用笔记本、活页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②剪贴式,即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③札记式,即记录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想或对文章予以联想、评论。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展开联想,一有所的,便诉诸于笔记或卡片上,以强化和巩固对原文的理解。另外,还有卡片式、提要式等。

四、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有的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进行教学。

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探索教学新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猜你喜欢
笔记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