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2016-05-14 10:15陈彦彬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作文

陈彦彬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深深感到作文教学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更令许多语文老师感到无语,因为低年级学生根本不懂什么叫作文。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作文写作能力呢?结合最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重语言积累

1.根据课内、外内容积累。

作文需要积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平时积累的训练,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很多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后,就让学生进行背诵比赛,为以后写作作铺垫。日积月累,就完成了语文教学的课内积累。孩子永远都充满好奇心,对于好的作品,推荐给他们,让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好句,好词记录下来。在和同学交流时,更可以取长补短。

2.通过写日记积累。

写日记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最好途径,也是练笔的最佳方式,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自己听到的、可写自己看到的、也可自己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不拘形式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和小伙伴游戏时的所感所悟,上完一节体育课后,怎样锻炼,自己的收获。搞完一次大扫除,有没有勿使染尘埃的感触。都可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融入生活

语言这个东西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在运用过程中,也有提升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二者并不完全隔开的。所以,让学生自由、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太重要了。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为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配以精美的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而口语交际则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完成后,作为延伸,我给作文命了题《我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第一次作文重要的是调动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因此,要求没有过高,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写作,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我很精心地准备,耐心进行了指导。从提出学习要求,到学习例文的指导……以为自己的指导已经很到位了,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让我大失所望。一个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把事情的过程写出来,一部分的学生只能地像“回答问题”似的概括,还有几个学生根本就是提笔无文,一句话都写不出来。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这是学生自己的生活了,连这样的内容都写不好,写不出来,以后的习作教学要怎么行呢?最初一段时间里,我读了不少关于习作教学的文章。其中,许锡良老师的一篇文章,给我启发很深。文章的题目是《首先要设法让学生愿意写》,他认为:“一个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对学生的作文的精雕细刻上是事倍功半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多写。学生有错别字怎么办?不要紧。学生有错句怎么办?不要紧。学生谋篇布局不严谨怎么办?不要紧。学生废话连篇怎么办?不要紧。你只要想办法让他不断地写下去就可以了。这些毛病在不断地写的过程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就改掉了。你唯一需要的就是保护学生不断写的积极性。无论写什么,无论写得怎样,你都要作出真诚的赞美。”所以,学生愿意写与多写才是问题的关键。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呢?我的理解是要教给方法。

最简单的途径就是仿写。例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在学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后,我让学生用课文中“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四个方面写“家乡的秋天”。学生通过这样的仿写积累写作的方法,并用学到的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事物,在获得肯定后,心灵上得到满足;我也通过学生的仿写看到了习作教学的未来。

三、观察生活

观,有看、看法、认识、态度的意思,察,仔细的看。所以三年级习作必须从指导观察入手,这是我在教学第四单元习作后的反思。第四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中的发现”。写作之前,我提前布置了作业,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了保证观察的真实,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打算观察什么。一定是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因为他们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家里养的宠物、花草等等。所以,要认真观察。看到孩子们信心十足的样子,我松了一口气,但第二天的交流,真令人失望。学生所谓的观察基本停留在成人对于事物的总结中,如,蚂蚁团结一心;北斗星像勺子;鱼睁着眼睛睡觉;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合拢……这些经验性的印象,甚至有些根本不是学生观察的结果。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带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观察,观察的对象是校园外的柳树。我们从柳树外形,作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以及像柳树一样的人。这次的观察指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是在观察中完成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完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口语交际,学生说得内容超出了我的想象。然后是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习作任务。回到教室,简单地回顾观察过程后,马上开始作文。教室里很安静;第一次没有学生拿起笔就“朝着房顶看”;第一次课内收齐全班作文。我对这次作文的完成情况作了一个统计: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在25分钟内完成280字的作文,最慢的40分钟也写了组织了150字的作文。

四、学后致用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在教学之初,我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教学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篇。这样,教学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完成了积累。并且举办了一次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家乡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说的:“暑假的时候,我去姑姑家做客,姑姑对我无微不至,可每天还是会想起妈妈。真有点‘不是佳节也思亲哪,这样的描写学生能说真情实感,也最感人。课后,我布置了作业,整理课上你认为同学说的好的语段记录下来,回家说给自己的家人听。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更不容易。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获得启发,才能对学生对自己都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