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 10:41延永琴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多媒体应用

延永琴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技活动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哪种形式的科技活动都需要有长期的坚持性,需要有与外界的合作性。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语文;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技活动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语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抽象思维很强问题感到教起来非常困难,因而使许多知识难以进入课堂。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结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则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者在做其他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语文本身语言比较丰富,但凭老师那枯燥无味的讲解,加之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语文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对的文字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古诗配上美丽的画面和动态的模型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进而对语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探究文字王国,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讲解《望庐山瀑布》时,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体会当时的意境的。借助课件可让学生生动直观的了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配以适当的解说,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极有兴趣地观察图形的过程,诱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探索,很容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应用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学生能直接看到或者听到的具体图像,可以把一些静止不变的图形或符号转变为与此相关的一些动态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图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地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思维实现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如果上课的时候只是利用粉笔和黑板给学生讲解难点,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我们教师自然也就完不成本节课的难点了,更谈不上对本节课的难点有所突破了。但是如果能更好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讲解本节课的难点的时候加入一些生动的、形象的动画或者图片,这样就会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学生也就会轻而易举的掌握本节课的难点,教师也就轻而易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了。例如,我在上《女娲补天》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明白了女娲补天的不容易和感受女娲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让重、难点经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处理,实现动态变化过程直观地演示,把抽象转化为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注意力集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化抽象为直观,解决难点。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还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完成感染——打动——共鸣的情感历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情态的春花图片,并配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春的情韵,进而回忆品味自己以往有关荷花的所见所闻所感,完成第一个层次的联想和想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层面:如果在一晴朗的初春,看到的春草会是什么样子呢?再进一步拓展: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境,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此层层联想与想象,就超越了眼前、生活和作品的界限,达到不借说教而自知自觉的境界。

四、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如在讲《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就可以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学生们定会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府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我随后就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它一定会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老师光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多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多媒体应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