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整合

2016-05-14 11:07查艮杰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外阅读素养

查艮杰

大凡农村语文教师都有同感,现代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较之城市学生狭窄很多,究其原因,一是农村条件有限,另外一部分是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追求教学形式的改进,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人才培育的目标模式中,一个新的概念——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到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世界更广阔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把可爱的学生引领到广阔的天地,尽情遨游。

一、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语文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上……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二、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二驾马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马路上》后,我引领学生背诵了《小小交通警察》《洒水车》《交通规则歌》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

三、开拓源头,促其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凡是语文知识丰富,表达能力强、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多是因为书读得多的缘故。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开拓源头呢?首先,订阅报刊杂志搞剪贴。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订阅报刊杂志的意义,并让学生养成剪贴的习惯。这样通过阅读、收集、整理素材,提高学生的知识量,扩大知识面。其次,成立阅读活动小组,办好图书角,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评书活动。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有兴趣、善阅读的学生组织起来,增大阅读量,加强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特长。还可以开展不同范围、多种形式的阅读评书活动,通过语文知识专栏和班级黑板报等活动阵地,举行读书月活动、读书汇报会、手抄报比赛等形式活泼的活动。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四、登上信息高速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网络巨大而丰富的知识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的语文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语文教材,只需要打开电脑,各种时文美文尽收眼底,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然而,要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宝库中游刃有余,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势在必行。我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信息的选择能力。网络时代的信息多的可以把人淹没。如学习《瀑布的葬礼》中,如果对瀑布感兴趣,在网上一搜索就有上万条的相关信息,阅读全部信息既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这时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2)信息的生成能力。网络的普及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带看《家乡的变化》这个课题,我指导学生到网上去收集家乡过去、现在、展望将来的资料,然后整理成文,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有些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还跑到亲戚、同学家上网,结果这次学生写出来的研究性报告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与以往的作文大相径庭。可见,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由于学习资源丰富,眼界开阔,作文能力提高很快。

我要做个引领人,不仅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吸取知识的甘露,更要引导他们到广阔的天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享受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外阅读素养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