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016-05-14 11:07刘树涛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组员交流课文

刘树涛

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即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又是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各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4—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但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不时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良好,其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出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语文大纲和教材,问题要有深度或问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老师如果不知所问,学生当然就不知所答,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问题了。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很长,如果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无所适从。在教这篇课文时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小组学习的向标,学生围绕它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步,学生独自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生独立思考这一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参与讨论前,必须自主研读课本,独立思考,整理自己的观点,发现自己的疑点。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问:“这篇课文的结尾,菲利普夫妇决定从哲尔塞岛返回来时,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碰到于勒。请同学们引用课文说明,这样的结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后,纷纷说出了各自的看法。

第三步,小组交流讨论,探讨难点疑点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讨论式思维的交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激发思维。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有“去国怀乡”的句子,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将“国”解释为“国家”呢?学生们查书后展开了讨论:滕子京从京城谪守巴陵,并没有离开国家。有此可见,二人都不是被贬离开国家,所以这里不能解释为离开国家。通过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发表各种的看法,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教师抽样展示结论,适时点拨和引导

教师抽样检查小组讨论情况,并给予点拨和引导。例如在教《风筝》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伦理道德对儿童精神的束缚和虐杀;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鲁迅严于律己、勇于自新的崇高品质;有的认为在于暴露了整个社会的病根,启示人们如不改革整个社会,任何个人的“补过”均无济于事,孩子们不会获得“春日”的愉快。这些答案都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学生在互相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

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进行奖励或批评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阶段,应对本次合作学习解决了的问题梳理要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还应对本次小组合作学习做出评价,可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对表现突出的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给予表扬,对于不认真参与的组员应予以批评。评价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点有面,形式多样。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可先作示范。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我先示范赏析了“春草图”,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学习其余的几段,这时出现了个别小组“冷场”的现象,于是我就参与到这个小组中,和组长一起示范如何交流所思所学所得、如何分工、如何总结小组的意见等,这样给学生导个向,再让他们展开合作,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要听从组长安排;要遵守纪律,不随坐位;小组讨论要有次序且轻声细语;听人发言要专心、耐心;如有疑问,请人解释时要有礼貌……

2.认真选拔培养组长。

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加上小学生自制力仍然较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较老款,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养:第一,督促组织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知道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织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师生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用心选择恰当时机。

小组合作交流时一直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仿写句子、赏析文章片断等练习时往往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打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作游戏、合作表演、合作监督、合作竞赛、合作绘画、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猜你喜欢
组员交流课文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如此交流,太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小组落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