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仔不就是小狗吗

2016-05-14 18:45童孟侯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巴雷特狗仔队小狗

多年前,《上海电视》周刊约我写一个专栏,每星期一篇,定时交稿,我欣然答应。可是第一星期交出稿去,第一星期就被毙了。我的题目是《狗仔不就是小狗吗》,起初还死不瞑目,后来才知道,电视台娱乐频道要了解明星的各种消息,就要靠本台和本刊的编辑记者四处打听,狗仔是也。我说他们都是“小狗”,这专栏不是撞枪口上了吗?

我的那篇文章是这样写的:专门报道娱乐方面的记者叫“娱记”,可是,专门报道财经的记者不叫“财记”,报道公共环境的也不叫“公记”,报道母子亲情的也没听说叫什么“母记”。可见大家伙对娱乐记者挺照顾,因为他们的成功报道不仅要靠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还需要“钻营”。

娱记还有个称呼叫狗仔,一帮娱记呢,就叫狗仔队。这个称呼多半是歌星舞星影星笑星给他们起的。说句公道话,这不算骂人。不叫疯狗,不叫狗东西,不叫狗日的,狗仔这叫法挺亲切。

狗仔不就是小狗吗?小狗是喜欢跟人的,总是在人的脚边缠来绕去;狗仔队也喜欢跟人,总是在明星的身边缠来绕去。

比尔斯俏皮地说:记者就是“用猜测构筑通往真理之路,同时又用字句的狂风暴雨把它摧毁”。您只要达到明星级别,您的任何举动就会有狗仔跟踪和“猜测”。明星们纳闷儿,没当明星那会儿,住地下室,吃方便面,到电影厂门口排队,根本没人搭理;当了明星,便时时刻刻有人捕风捉影,我们没有私生活了?你们真想把我们“摧毁”喽?

明星最怕的两个字是“坐牢”吗?不,是“坊间”。

老百姓并不像明星那样痛恨狗仔,他们恰恰要通过狗仔打探到明星的隐私。窥探欲谁都有,消费明星不花钱,有人帮着追星族追星,那多省心?“王大娘在大卖场花10块钱买条牛仔裤”和“巩俐穿着牛仔裤上台领百花奖”,甭问,老百姓当然喜欢后边儿那条爆料,王大娘买牛仔裤和大家伙有何相干?然而巩俐穿牛仔裤似乎就和影迷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百姓对狗仔的敬业精神也是挺赞赏的。当恶狗易,当狗仔难。外国狗仔为了拍一张明星的私人照片,可以像特务那样跟踪十天半月,甚至在草丛中埋伏三天一礼拜。狗仔们如此文武双全,刻苦耐劳,不会担心失业,一旦不干娱记,到警察局当个侦探绰绰有余。

当然,老百姓也会对狗仔队提出善意批评:好好盯梢,好好跟踪,好好偷拍,千万别用狗血写狗血新闻。人家阎肃老爷子还没闭眼,你们就爆料他昨夜去世,谁谁谁痛哭流涕,谁谁谁上门哀悼。等到老爷子真的走了,你们又不出声儿了。这叫我们如何判断真假?难道要请朝阳大妈先去核实一下?

话说回来,其实明星也不是都想着跟狗仔掐架,恨里有爱,又恨又爱,各占五十。比如说王菲和谢霆锋在客厅里接吻,也不关灯,也不拉窗帘儿,也不到二楼卧室去,干嘛呢?谁没有几个亲的厚的?可她就是要让狗仔队“偶然”拍到,那信息瞬间传遍大地:她和他又好上啦!如果开个新闻发布会说“我和谢已经恢复了”,那多傻?

这世界上最惊动人的狗仔事件,大概算戴安娜的事儿了:狗仔队后边使劲儿追,戴安娜前边没命地逃,像警匪片。最后,戴安娜咣唧一撞告终!

狗仔不就是娱乐吗?不就是玩儿嘛?就像家里养条小狗逗着乐。一旦小狗把主人弄死了,就一点不好玩了。抗日战争的时候有“打狗队”,现在看来要成立“狗打队”了。人家戴安娜天天在皇宫里憋屈着,让她出来散散心不成吗?

前年我到英国去旅游,碰上两位已经是英国人的上海老乡,他们却告诉我别样的推断:你想啊,一个王妃,竟然不顾王子的脸面,私下里跟别的男人幽会,有关部门肯定是要“做掉”她的,大英帝国多要面子啊!

哦,要真是那样儿,就错怪狗仔队了,或者说有了这种隐身的特别狗仔队,世界就不一般了。

再说一件英国的事儿:悉尼电台有两狗仔,冒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查尔斯王子,给凯特王妃住院的医院打电话,打听王妃的消息。塞尔达尼护士信以为真,就把王妃怀孕的消息告诉了那两个外国狗仔。绝密消息一经传出,王室当然要怪罪,塞护士不堪重压,自杀了。

这不就是我说的“狗打队”嘛!又一条人命。

天下最值钱的狗仔是哪位?自然是巴雷特。前不久,美国体育节目的女记者主播安德鲁斯入住酒店,没想到狗仔巴雷特入住她的连通房的隔壁,在窥视孔里偷拍了安德鲁斯的裸来裸去的场景,然后把这段5分钟的视频放到网上。几百万网民都来围观哪!安德鲁斯非常丢“身”,她泣不成声地把巴雷特和酒店告上法庭。

法庭判决,酒店和巴雷特共同赔偿安德鲁斯55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6亿),两家各赔一半,另外,巴雷特还要被监禁30个月。我估摸着,当巴雷特狗仔变成一条老狗时,那1.8亿的偷窥费肯定还没还清。

现如今,狗仔队伍迅猛扩展,不必非在报社电视台供职,不必申请狗仔技术职称,界限没了,操作方便了,潜伏不用了,神秘感少了,谁都可以当狗仔,举起手机,拍几张,扫一段,数秒钟就传到微博和微信,不一会儿满天下都知道了,比如那个据说是教音乐的在地铁里大啃鸡爪的女人。

现如今,明星们不再躲躲藏藏,自个儿跳将出来:志玲、红雷、王琳、美娟、丹丹、黄磊、柏芝……有头的,没脸的,典雅的,耍泼的,都成了花样姐姐和谜样哥哥,都加入真人秀。于是,什么经历什么脾气什么习惯什么智商什么口味,观众打开电视自己瞧吧!我原先以为这是明星体谅狗仔的一种自觉行动,后来才知道,做一次真人秀赚的钱要比狗仔多得多得多!

可是,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什么秘闻?满世界都是狗仔,等于没有狗仔。看来,狗仔这行当要退出新的360行了……

附录

你有权选择幽默

编者按:“童言”专栏集结成书《幽默快递》,作者特邀本刊主编刘巽达作序,在此一并刊出——

邀人写序,通常是看重写序者的名头: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为作者站台,用不好听的形容,叫做狐假虎威;用好听的形容,叫与有荣焉。无论怎么形容,读者心知肚明:作者是想借一点名人的光,诚可理解也。

假如作者邀到的写序者,名头还不如自己,不但借不了光,还要被人借光,做这样的选择,除非脑子是被枪打过了。

这个童孟侯,脑子就是被枪打过的。

好在,他为人为文都是经常无厘头的,所以哪怕他做出了匪夷所思的选择,别人会认定系幽默使然。一幽默,就可以不按常理出牌了,于是这个“脑子被枪打过的”所谓创意,也就有了合理性。由是想起孟侯兄于1999年出版的文集《你有权选择幽默》,现在看来,这个书名是专门用来解释今个写序这件事的——他不请名人作序,而请凡人写序,这样的“幽默”,他是“有权选择”的。

这也勾起了我的美好回忆。当年以出版散文随笔而著称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看中了我在天津《今晚报》上的系列短文,为我起了一个粉嫩的小资书名《挂满鲜花的小屋》,然后和周国平、莫小米一起组成“珍珠散文丛书”。承蒙责编信任,垂询我有否可堪匹配的其他作者的散文随笔,一起集束推出,以示规模。我几乎不假思索就推荐了孟侯兄,这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常年的惺惺相惜。我比较厌恶装逼的文字,即便有“时评”之类的稿约,我也是尽量写成“杂文”,倘无文趣,宁可不写。我特别待见伺弄幽默文字者,所以一旦发现孟侯兄绵里藏针、噱中带刺的文字,便格外留意,然后就紧追不舍了。我深信,这套“珍珠丛书”里有一本幽默随笔,定是锦上添花熠熠生辉。果不其然,“百花”责编一见钟情,迅速推出。当年这套丛书口碑甚好,少不了孟侯兄的贡献,我也与有荣焉。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后来当我有了田地,孟侯兄这股肥水我自然就要截留了。数年前我主持的文化刊物遍寻合宜专栏作家,孟侯兄属于无争议“上榜者”,各路作家中,阐述义理的有之,描摹生动的亦有之,唯独擅长幽默者,遍寻不着。像孟侯兄这样的稀缺人才,到哪儿都是奇货可居,岂可轻易放过?于是孟侯兄施施然登场,悠悠然发来幽默催泪弹。很快便有了反馈,文友读友曰,一见到刊物,迫不及待找到“童言”专栏,先过过瘾,然后兼及其他。可见一个好专栏,不但留住作者,更留住了读者。本书的极大部分文字,均为在下主编的《上海采风》所刊登,如今蔚为成果,果实累累,我亦同喜。

或者,孟侯兄误选鄙人作序,有纪念这段合作的友情考量?但合作友情不敌“名头”的“含金量”:名人推荐,书能好卖,人显档次。你咋就不懂这个理呢?

对于孟侯兄的幽默文字,我在叹服之余,也时常咂摸:在如今呜呜泱泱的“愤青”之中,他是如何保持幽默性情的呢?他哪有心思“幽默”呢?后来接触多了便发现,此乃源于他通达的禀赋:由于看透,方能达观,很多人“想不通”“看不惯”的种种现像,他都能从中窥探到“可笑”之处,搭到人性或制度的脉搏。写严肃文章的主,往往就直奔主题去了,有时慷慨激昂得火候尚佳,有时直露偏激得面目可憎。而孟侯兄通常躲在一隅窃笑,突然甩手一枪,击中命门。其文乍看东拉西扯,似乎言不及义,却处处锋芒暗藏,让人会心而悟,继而轻呼痛快。

这样的老到,不光需要幽默的品性,更需要成熟的智慧。幽默的好处在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眼毒”者堪为知音,“眼拙”者不妨一笑。而且它是规避敏感的利器,在有与无之间,任君解读,养眼而又防身,此物甚好!

中国的老祖宗们并不乏幽默,然而到了现代,却幽默尽失。一眼望去,到处都是苦逼的脸庞,到处都是愁云惨雾,一脸愁容的国人心智愚钝,既不仰望星空,心中也没有“道德律”——这样的现状下,如何容得下幽默?幽默是舒心、宽心、爽心的附生物,是通达、通透、通畅的陪伴体,拥有了它,即便是在惆怅的岁月里,它也像独特的利器,消解愁云惨雾,驱赶苦逼苦涩。而眼下,我们是多么缺失啊。

正因为此,孟侯兄的文字显出了“珍珠”般的珍贵,倘若哪位读者有幸偶遇此书,一定会觉得物有所值乃至物超所值——你看,我都在吆喝了。

你有权选择幽默,这不但是天赋人权,也是自赋之权。当你主动地接近幽默、拥抱幽默,并渐渐深谙个中三昧,这样的人群一多,这个民族就有希望。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其间有可玩味之处。咱们共勉。

说着说着就不好玩了。自掌。

猜你喜欢
巴雷特狗仔队小狗
金矿里最多的是什么
金矿里最多的是什么
金矿里最多的是什么
金矿里最多的是什么
小狗
小狗走丢了
“狗仔队”与明星的相爱相杀
韩流行“狗仔队式写真照”
狗仔教父
“狗仔”在全球引两极化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