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南明速亡的原因

2016-05-14 17:07陈佳伟
人间 2016年8期
关键词:南明

摘要:南明政权是研究明清鼎革之际历史非常重要的对象,不过南明前后仅仅存在了18年(未包括奉永历正朔的郑氏政权),南明的旋踵而亡,与南宋、东晋这两个同样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入侵并由宗室重建的朝代相比,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本文首先分析南明相比东晋南宋在肇建之初存在的两大优势,随后分三个部分分别从政权的合法性缺失、文官集团的党政、军队的拥兵自重和明末农民军起义等多个方面来探究南明旋踵而亡的原因。

关键词:南明;东晋;南宋;党争;农民起义;弘光政权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70-01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眀思宗朱由检与于煤山自缢身亡,清军入主中原,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一些地方性政权,史称南明,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总共历时18年。其存续时间之短暂,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在中国历史上与南明有着相似经历的两个朝代,分别是东晋和南宋,都是作为正统王朝,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在政权覆灭之后,宗室在南方建立的的政权,东晋是在五胡乱华导致衣冠南渡后,司马睿在健康建立的政权,共存在了103年。而南宋政权则是在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宋钦宗两帝被俘,由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承大统建立的。享国祚一百五十二年。其实南明相对于东晋和南宋是有着先天的优势的,一是在南京拥有完整的行政机构,北京陷落后可立即投入使用,第二点就是南明坐拥南方富庶之地,未受农民军起义的蹂躏。不过即便有着这两大先天优势,南明却避免不了旋踵而亡的命运。探其究竟,南明迅速灭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在政权合法性上,缺乏权威的皇位继承人

东晋: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晋朝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直至永嘉之祸,西晋皇族几百口人,不论老幼,悉数沦为汉国奴仆。西晋宗室虽遭此大劫,但香火尚存,宗室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东晋,继承西晋法统。

南宋:在靖康之难后,金人将徽钦二帝和宋朝皇族悉数俘获北上,而康王赵构成为了唯一幸存的皇位继承人,而且赵构先前曾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对各地兵马有节制权,所以康王赵构得以毫无争议的登基称帝,成为了当时全国抗金力量的精神领袖,这样南宋政权才得以抵御住了金国的南侵。

而崇祯皇帝在自缢后,两个皇子也没有了踪迹,这个问题导致了南明肇建之初的皇位争夺,各个势力关于拥立问题争执不下,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官僚“江南北诸绅,群起拥潞王”[1],而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和凤阳总督马士英作为当权派,则认为“以亲以贤,唯桂乃可”[2]。最后达成妥协,以桂王继大统,潞王循古制为兵马大元帅统制兵马。不过关键时刻宦官卢九德联合江北四镇总兵拥立福王继位,这便是弘光皇帝。这为以后南明政权的党争和内讧埋下了祸根。而此后的南明皇帝相对于弘光帝的血缘法统关系更加疏远,所拥有的号召力也越来越弱,以至于后面的几个小政权为了争取正统的地位,相互攻讦,直至彻底覆亡。

二、领导集团内部的不团结,文臣党争迭起,武将拥兵自重

司徒琳在《南明史》中总结明朝覆灭的两大根源,也是伴随着明朝从始至终的两大体制弊端。一是,文武之间无法取得统一和协调(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军人的贬抑);二是,大臣们在如何作为皇帝的辅弼问题上陷入了困境。[3]

按照与皇室血缘的远近在存活下来的藩王世子里筛选,三亲藩中福藩居长,而惠、贵两藩比崇祯帝长一辈,不如由福王朱由菘“兄终弟及”。[4]但东林党人士却以万历朝时与老福王朱常洵的各种政治过节为理由,认为“福恭王觊觎天位,几酿大祸;若立其子,势将修衅之案,视吾辈俎上肉。”[5]“江南在籍诸臣恐福王立后,或追怨妖书及梃击、移宫等案,谓潞王立则不惟释罪,且邀功。”[6]等到福王继位。

而在对军队的控制上,南明几个朝廷最大的特点和致命的弱点正在于依附武将。武将既视皇帝为傀儡,朝廷徒拥虚名,文武交讧,将领纷争,内耗既烈,无暇他顾,根本谈不上恢复进取。南明之不振种因于此。[7]。南明政权所依靠的基本上是在先前农民起义中的败军之旅,战斗力不足但权力欲旺盛,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左良玉在武昌率三十万军队,以“清君侧”的名义,进攻弘光朝廷。导致南明两面受敌,江北四镇一触即溃。

东晋和南宋相比起南明显然领导阶层上团结很多,晋元帝司马睿继位有着北方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和南方本地大族的支持,王导主内,王敦主外,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朝政和军队都在强有力的控制之下。

南宋宋高宗即位后,虽然也遇到过苗刘兵变这样的叛乱,但总体上对朝局有着非常有力的控制,在外有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四个中兴四将,才能够抵御住了金兵南下。

三、明末农民战争使得南明面临农民军的问题

东晋和南宋因为都是由外族入侵而灭亡,所面临的只是民族矛盾,所以才能同仇敌忾,共同御敌。

而明王朝却是亡于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军,连年的战争大大的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和财政实力,军队疲乏、国库空虚。直到清军入关,政府军与农民军都存在着很深的隔阂,这种隔阂直到南明退居西南,在依靠大西军抗清时依旧存在,与农民军的矛盾,也是的南明朝廷,曾经幻想着与清军合作,以“借虏平寇”作为基本方针。希望清军与自己共同消灭流寇,来报亡国亡君之仇。当政者史可法和马士英唯恐北上出兵会有和清军争地之嫌,一味的以交好为上策,导致连失山东、河南两省。这样也使得官军与农民军各自为战,好让清军各个击破。

总结

南明18年旋踵而亡不禁令人惋惜,东晋和南宋的历史终究没有在南明身上重演,不过经过上述分析,南明灭亡是有其必然原因的,这些原因很多都是晚明时的种种弊端所导致的,如上文所说的,帝位合法性之争、文官集团的党派斗争、江北四镇的一触即溃、敌视农民军导致的各自为战等一系列问题,这使清军以入关时不足二十万人马征服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上亿的大明王朝。

作者简介:陈佳伟(1992-),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方向:唐宋史。

参考文献:

[1]姜曰广《过江七事》

[2]姜曰广《过江七事》

[3]司徒琳《南明史》

[4]顾城《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44

[5]清·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北京:中华书局,1957 版,154 页

[6]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卷一

[7]顾城《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57

猜你喜欢
南明
明清易代的戏剧生态:论南明文人的观剧抉择与审美
从《岭海焚余》看南明时期金堡的军事主张
南明区委老干部局开展“宪法进机关”学习活动
从传奇剧《桃花扇》看南明弘光王朝政治特点
乾嘉戏曲中的南明忠臣再现:瞿式耜与《鹤归来》
赵之龙弘光朝政治活动考述
两个遗民典范:释大错与王船山
小西瓜丛林大冒险(连载一)
南明大学士文安之佚诗辑录
南明委离退局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