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馆站联盟模式下的新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

2016-05-14 08:43伍钛
神州民俗·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摘 要]本文以深圳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实践和取得效果为案例,重点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和全市一体化的数字化理念这两个关键点展开讨论,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共享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 公共文化服务 馆站联盟

一、数字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在着手建设深圳市数字化文化馆之前,对全国的文化馆数字化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统计与分析,也走访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文化馆。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重实体、轻网络

实体数字馆的建设非常的重要。一个好的数字化体验馆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进入文化馆的民众充分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方便,有利于文化馆的阵地服务,对于文化馆的宣传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

但是文化馆的数字化,其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馆的文化服务,让我们的服务面向更多的群众,而实体数字馆的建设虽然精彩,却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受众面极为有限。相比互联网、手机以及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几乎无限的宣传空间,文化馆的实体场地再大也显得相形见拙。

目前,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说,全国大部分的文化馆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本馆的场地范围以内,没有充分重视互联网、手机和有线电视这些重要平台,配套的网站相对比较老旧,而集中精力与资金打造的往往是科技感十足的实体数字馆,这样的建设思路虽然的确能找到一些闪光点,但是受众面的狭窄往往导致数字化建设服务于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根本目的没有实现。

(二)网络数字化的专业性不足

刚刚谈到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其重点应该在网络,在明确这一前提的情况下,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那就是网络数字化要做得足够精彩。我们的数字化建设不是走一个形式,而是走心,要走进民众的心里。如果你的网站没有人看,那就失去了新媒体无限空间这一最大的优势,我们要做数字化的文化馆,就是要做出一个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愿意看,甚至天天看的平台,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建设网络数字馆的初衷。

从目前我们看到的国内大部分的文化馆网络数字化建设情况来看,网络专业人才的不足较为普遍,走访的各个地方几乎都没有一个专业负责数字化的团队,继而造成其打造的数字化宣传网站专业不足,绝大部分的文化馆网站都只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且很多都是只负责建设,不负责管理,页面布局老化,网站里的信息更新滞后,排版散乱落后而且缺乏实用性的东西。这样的网站自身就处于淘汰的边缘,根本无法承担传播最新公共文化的重任。一个老百姓点开就想关掉的网站根本无法达到数字化传播的效果。

(三)建设形式单一,服务理念滞后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的文化馆都有开始着手数字化建设这一项工作,但是从建设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建设形式单一,服务理念滞后的状况。对于民众的服务基本停留在实体阶段,好的文化艺术资源都封存在各个馆站之中,相对封闭。而这直接导致一个重要问题的出现,那就是资源的浪费。封闭的思维导致好的资源无法共享,每个网站几乎都有一部分较为出彩的部分,但是民众却很难在杂乱的页面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很多优秀的资源因为没有被重视而被埋没。

其实在全国各级文化馆站之中隐藏的优秀资源非常丰富,甚至是那些在当地过于熟悉的作品挪个地方就会再一次大放异彩,他们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缺少一个系统性的供他们展示的平台。

二、深圳市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以上几种常见的问题是我们长时间考察与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我们也因此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总结了前人宝贵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请教了大量的专家,在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学习,最后集合计算机、设计、艺术、文化等各类人才之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截至目前,我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在实体馆数字化建设方面,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巨量以及服务受众面有限等因素。我们暂时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建设大型实体馆上,转而将便民与公共文化的服务性摆在第一的位置,实体数字化所建设的都是最为实用的内容,比如:

1、全馆范围无线网络的覆盖,让进入我馆的民众可以随时使用手机免费上网。

2、直接面向群众的高科技大型展示屏,不间断的展示我市优秀的作品。

3、能够与高清大屏对接的全自动视频录播系统,让我们的剧场不再渺小,观众不用进场也能看到节目的实时直播。

4、方便随时查看的查询机与一体机,让民众更便捷的了解文化馆的服务功能。

5、360度馆内全景导航,让使用者最为直接的感受到数字化的文化馆。

6、正在开发的微信解说系统,让大家体会“扫一扫,你就知道”的感觉。

这些设备的引入让步入我馆的民众第一时间切身感受到数字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方便,也能通过一些侧面体会到我们文化艺术与数字化的完美结合。

(二)推广数字化办公,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做准备

自动化办公系统是我们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前奏,也是让数字化进入我们日常办公的一个标志,让数字化的精神深入每个馆员的心中,关键也为我们未来打造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做足准备。

未来会作为我们重点发展对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将基于我们的互联网、手机、微信等多个平台,实现全市的联通,整合全市的师资、场馆等宝贵资源,采用系统下单配送,科学管理的方式,统筹规划全市文化艺术的实体资源,使目前已有的资源更高效、更合理的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尖端技术打造优秀品质

为了配合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我馆专门引进一批原本任职于高校以及软件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搭配熟悉群众文化工作的专家组成了我们全新的数字化建设团队,目的就是为了打造高格调高水平的系统性网站,重点突出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新颖性。网站采用目前最新的网站架构技术与最效率的编码方式,同时我们聘请了专业的设计人士。在保证页面迅速加载的前提下,使页面呈现尽量多的美感与效果,让访问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进入主页开始,就营造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

2.便捷性。在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特点后,我们再一次打破常规,采用主题突出的方式重新编排栏目,重点突出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将便民利民摆在首位,合理的页面设置使得民众在访问网站的时候能更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所有网站的信息,我们都会同步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以及手机APP客户端,借用最为流行时尚的宣传手段,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

3.服务性。深圳市文化馆的公益性培训目前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成果显著,是一项非常的有特色的工作,我们的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将类似公益性培训这样的工作更大面积的推广开来,新网站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就是面向全市的培训服务,我们将搜集全馆优秀的实体培训资源,在精心制作后推出网络培训。未来我们更是要整合全市的文化艺术教学,针对各个门类的课程,甄选最为优秀的教师分点分节的录制,最终完全免费的展示给民众。

4.特色性。除了最基本的信息发布以及活动发布外,我们还将大量的文化艺术作品用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到网上,分门别类,种类繁多,尤其还要包含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不少地方都成立了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我们将非遗的内容与文化馆的相结合,设立非遗专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依托馆站联盟,打造全市一体的数字化服务

2015年07月30日“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正式成立,揭开深圳市文化馆事业发展新篇章,联盟将集合全市各区的文化馆(文体中心)的优势资源进行共享,我们的数字化建设最大的亮点正是基于这个馆站联盟。即将上线的数字文化平台将覆盖到全市范围,未来我们会建立完善的文化艺术资源收集机制,利用线上的功能随时收集到全市每个文化馆站的优秀资源,再由专业的人士甄别,最后发布。保证有优秀而有活力的文化艺术资源不断的进入我们的平台。

同时,我们还会不断升级我们的平台,由我馆牵头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库。其中包含:群众文艺作品数据库、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数据库、深圳市群众文化艺术人才数据库、社会表演艺术团体数据库和文化志愿者数据库。数据库建成后将涵盖我市所有公共文化相关的优秀资源,为市民提供一个功能更为强大的公共文化资源搜索查询平台,这将是我馆公共文化工作数字化的一个新的标志性的项目。这也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战性而又需要长期持续的工作。一方面,需要整理非常庞大的数据,第一阶段我馆将联合深圳市群文协会收集尽可能全面的文化资源并入数据库,而后续,我们将通过系统的智能上传,联合全市的文化馆站,实现数据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为保证保证数据库的先进性和示范效果,在数据库开发方面,系统将运用到包括云终端技术,高速在线视频、标准化可视数据上传、智能分类下载、智能搜索等最为前沿的计算机技术,确保数据库能一直为市民提供高效而全面的服务。

我们的网站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发布平台,而是融合了多样性的功能,汇集全深圳市文化艺术资料的多功能平台,一个面向全深圳市甚至全国的文化艺术平台。

结语

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国内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要打造一个真正能全面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重任,融入百姓生活的数字化文化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必然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实践和学习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数字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吴江.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构想.中国文化报,2013-04-23(12)。

作者简介:伍钛(1974--),男,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现任职深圳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