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避免几种错误倾向

2016-05-14 08:43张量发
神州民俗·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服务建设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避免和克服片面性认识、照抄照搬和一成不变、急于求成、重名轻实和脱离实际等四种错误倾向。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错误倾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今后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重要任务。事实上,近几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来看,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避免和克服。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片面性认识倾向

一是责任片面性认识。许多基层党政领导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部门的事,全然交给文化部门,根本不把这个工作纳入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不作为政府的主要责任。二是发展孤立性认识。有些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隔离开来,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观念根深蒂固;还有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花钱又很难见效益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发展,从而把这项工作孤立起来。事实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文化实践,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同等地位。三是单一性认识。体系包括设施、服务和活动三大体系。有些地方仅仅是建设了一两个豪华馆舍,每年开展十几场演出,提供了一些服务等,就到处宣扬吹嘘已经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要形成体系就必须建立全覆盖服务对象的设施群(网络化),统一的资源调配、统一的运营管理、统一的服务体系。要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建设。四是全免费狭隘性认识。很多地方文化部门和大部分居民群众片面地认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实行文化服务全免费,全免费就是政府在文化提供的所有服务均不能收费。基于这种认识,文化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很为难,无所适从,实施过程时有矛盾,投诉很多。这就要统一认识,加强宣传。要充分认识和广泛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属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尤其是基本性,只有基本服务是免费的,通俗讲“管吃饱不管吃好”,而不免费提供个性的特殊的无限的文化服务。

二、照抄照搬和一成不变倾向

有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规划和实施上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地方的做法、经验和形式,或者在过去文化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略作修改,甚至换个标题,只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导致措施不当,流于表面,效果不显,进度停滞。这种倾向很普遍。其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文化工作任务,有他的基本属性和政策要求。不同地区由于文化、历史、民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表现形式、侧重点和方法措施应该要有差异,这种差异即是地方特色,也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地域性。不说东西部之间、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别,同样是城市街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侧重点、表现形式、方法措施上就有很大差别。全国闻名的朝阳区文化馆,只能说有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若深圳福田区只一味仿效,未必能取得实效,反而有可能丢了自己特色的东西,变成“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所以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立足于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切忌照抄照搬,千篇一律。另一方面,时代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文化也在快速发展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不变的是理念。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阶段性。如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停留在过去的规划,一成不变的措施,不与时俱进,也没有预见性,过去这样做现在这样做将来还这样做,那么该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能有所成就,文化建设一定停滞不前。这种思想倾向的产生主要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总想应付了事,这是很要不得的、极不负责任的。

三、急于求成的倾向

众所周知“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急于求成”和“立竿见影”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种普遍心态,这违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形态建设,是一种全民民族精神力量聚集,其功能和目的在于引领、规范、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精神、智力和行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他的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是一个慢慢沉淀的过程,不可能靠金钱或某项活动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原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冯守仁曾经说过“文化不是靠打造的”。深圳市曾提出“打造钢琴之都、图书馆之都”,从来不提“打造文化之都”,否则,是违反了基本常识。有些地方领导基于对这个认识的不足和片面追求自己任期政绩的影响,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作为短期行为,用金钱堆砌,好大喜功,大干快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建设一两个豪华馆舍以及几场大型演出活动方面,仅此就到处宣扬吹嘘已经在自己任内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自己政绩和提拔加分,造成“文化烂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忌急功近利,要有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精心培育、苦心经营、循序渐进,要有“成功不在任内,成效不在即时,改变在无声”的思想认识和气魄,在一届届领导层的不懈努力下,循序渐进中沉淀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大繁荣。

四、重名轻实和脱离实际的倾向

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最终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不具体的,体现在公民素质提高和精神状态(幸福感增强)上,很难评价衡量和考核。很多地方政府狭隘地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功能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扩大本级政府的知名度,因而把着力点放在宣传效能的环节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为经济或政治服务的工具或形式。所以在建设上重形式、轻实际,为建而建,力求在宣传上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没有多少公共文化服务的真正内涵,求的是卖点、轰动效应。在不少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建的场馆豪华气派,且地处郊区或偏僻地区,请上级领导来揭幕后就闲置不用或挪作他用;搞个晚会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为的是给领导干部部分人观看,把民众拒之门外。还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全然不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属性,不顾服务对象老百姓对此有啥好处,场馆是否实用。最后为赚取个人政治资本或攫取个人私利后一走了之,留下“烂摊子”和“一屁股”债务。这是典型的“唯上不唯下,为私不为民”的错误思想。

毋庸置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其最终目的,宣传是一种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各媒体大力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和内容,从而取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在这过程中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这很有必要。但是,要在实实在在地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宣传,要把宣传只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其功能意义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是宣传的目的和内容,宣传只能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不能为了宣传而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结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指导者和实践者的思想很重要,以上的四种错误思想或多或少存在,若不深刻认识并加以克服,必将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福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2013-2015)》的通知,福府字[2014]3号;

〔2〕冯守仁,鲍和平.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014.1重印)。

作者简介:张量发(1970--),男, 本科, 经济师,现任职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文化站。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服务建设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寒露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