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似曾相识

2016-05-14 03:43
商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木吉他李宗盛老狼

老狼的头上一直围着一块“校园民谣”的红头巾,这个“狼外婆”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如果你仔细去听听老狼唱过的歌曲,大都跟校园民谣没有关系,跟民谣更是没什么关系。“民谣”也好,“校园民谣”也好,都是生生造出来的概念,从来没有内容。这就像我们谈论死亡金属一样,空有概念,没有内容。

民谣是什么?大概只有中国人把本来该叫“民歌”的东西称作“民谣”。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当代文化之间的结合造成了“民歌”与“民谣”的冲突,与其说是想把这两种概念区分开'倒不如说是定义了一个伪概念,因为我们的民歌无法从传统的音乐语言顺利过渡到现代民歌。

在台湾,民歌指的是比邓丽君更早的那些歌手演唱的歌曲。至于大陆这边,与传统之间的割裂更明显,“民歌”一般指的是音乐学院教出来的结合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俄罗斯民歌唱法和中国传统民歌唱法的一种演唱方式,它消灭了差异,在某个时间段它更多是为意识形态服务。

所以大陆很自然地接受了台湾对新民歌的定义,即称之为“民谣”。如果说台湾在民歌与民谣的转换过程中还有联系的话,大陆则一点都没有,对那些唱流行歌曲的人来说,继承传统民歌似乎是一种耻辱。

前面罗嗦半天,是想告诉大家,老狼在即将推出的新专辑《似曾相识》中,做的正是一件挖掘金矿的事情。这是一张包含了15首歌曲的翻唱专辑。谈到为什么做一张翻唱专辑,老狼说:“其实这个想法在10年前就有了,出道10年,想翻唱一些歌曲,当时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可是还没等我做,电视选秀开始翻唱歌曲。哥们一想,还是别再去趟这个浑水了。”

但是又过了10年,老狼终于还是做了这张专辑。他说:“我特别不喜欢人家说我是校园民谣歌手,我唱的都是流行歌曲。但我的确喜欢民歌,现在中国没有真正的流行民歌,那些人都是因为没钱买更好的乐器,只能拿一把破吉他弹唱,然后就说自己是民谣歌手。民谣不是这样的。有一回跟李宗盛聊天,聊出点感觉,他建议我做一张真正的民歌专辑。我说你来制作我就做。”

于是有了《似曾相识》。李宗盛在唱片文案中写了一段话:“选秀繁荣了电视,毁了音乐。音乐已不再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变成了外在的舞爪,成了矫情病。这也让华语音乐从此走进歧途。我们希望通过这张专辑告诉人们,音乐可以重新站在起点,回到内心的情感家园,这样的音乐才有力量。”

李大哥这是要拨乱反正啊!15首翻唱的曲目除了凤飞飞的《追梦人》和齐秦的《原来的我》两首歌之外,基本上都比较生僻,很多人大概连最初的演唱者是谁都没听说过。台湾歌曲选了8首,大陆歌曲选了7首。

我问老狼为什么会选择那些其貌不“洋”的歌曲,他说:“你出一张全新创作的歌曲,他们会觉得是新歌,有新鲜感。你出一张翻唱的,他们就会找来原唱跟你对比,听起来就不专心了。我就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大概没有人注意到,整个华语唱片界都不会录制木吉他的声音。这个问题李宗盛很早就意识到了,但是他在录音过程中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几十年听到的木吉他声音都是干瘪浅薄的,不信你现在去找一张有木吉他伴奏的中文歌曲听听。

而李宗盛在制作这张唱片时,不仅要重新展现音乐的力量,更要解决木吉他如何传递情感色彩的问题,它的悠扬、温暖、冷静、幽远、律动……都要表现出来。

当人们都扯着嗓子在电视上嚎叫的时候,老狼用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安静在娓娓道来;当那些电视台乐队用乏味的、教科书式的编曲为那些经典歌曲的翻唱披上上红下绿的外衣时,老狼扔掉了音乐的辎重,用言简意赅的回答告诉人们:音乐在这儿呢。

我这么描述,你是不是先入为主地觉得老狼的新专辑变成“小清新”了?错。老清新了!

猜你喜欢
木吉他李宗盛老狼
吓走老狼的“A”
乐器,音乐人的“剑”
“老狼,几点了?”
老狼的化装舞会
李宗盛的手势成龙的歌
纪念我那心蕊绽放的十八岁
李宗盛的语文是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