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和软件:生态建设创造新的数据价值市场

2016-05-14 07:09余文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6年7期
关键词:合作伙伴供应链软件

余文

今年一月份,在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润和软件与阿里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度整合双方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为金融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金融信息化解决方案。

至此,润和软件成为阿里云的第一家行业专有云战略合作伙伴,浮出水面。

战略转型

以往,软件行业业内人士对润和软件的印象恐怕更多集中在供应链管理软件、智能电网信息化软件、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属于典型的传统IT企业。

而今,润和软件不仅成为国内第一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阿里云的金融专有云战略合作伙伴,而且还是其金融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个跨度并不小。

“润和软件2006年成立,传统软件是公司发展的第一阶段。”润和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志明介绍说,“从2012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完成上市,到2015年,润和软件通过并购完成了公司向金融业软件服务市场转型升级,是公司发展的第二阶段;而从2015年开始的未来9年战略规划中,公司把云服务和金融服务制定为新一阶段的业务重点。”

据了解,2014年,润和软件成功并购北京捷科智诚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成功并购北京联创智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菲耐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初步完成了金融信息化业务在全国的布局。

与传统金融信息化服务商不同,润和软件背负的包袱较少,可以更加注重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物联网等IT新技术的投入,一开始就可以打造轻量化产品和服务。

数据价值改变经营理念

“以前,银行信息化更多是从财务角度,去做金融风险的管控。”费志明解释说,而润和软件更多是把银行看成一家企业,着力点在如何解决经营问题,而非单一的业务问题。

举个例子,银行可能会解决当前的业务问题,比如小额信贷,微信银行等,临时上一个子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单一的业务问题”。这种传统的信息系统搭建方式,必然造成一个个信息竖井,即便有接口将系统关联起来,也不可能做到实时整合数据资源,进行全盘的分析和经营。

而在润和软件看来,要真正解决问题,就需要横向打散原有的业务系统,从数据到资源,真正以银行的客户为核心,进行重新的整合。

据费志明透露,如今有一家国有四大行,正在投入数亿元,建立全新的核心系统—通俗说,就是把原来的业务系统打散,再串珠子。

相对于国有四大行的大规模业务改造来说,城乡行对于数据资源的整合更容易一些,毕竟船小好调头。

供应链智慧金融

“不少城乡行CRM系统对客户信息的采集有20项,但很多城市银行也就填了5、6个基础选项而已,对客户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此。”费志明举例说。

如何将客户的画像做得更精准?颗粒度做得足够细?简单采用电话回访填空的方式肯定行不通,一是客户对此很反感,二是如此反馈上来的信息也不一定准确。

这些问题,对于润和软件来说,并不是太难。

众所周知,润和软件在切入金融业之前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供应链信息化。如今银行借贷,除了查固定资产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准确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而客户财务状况中,其供应链的健康状况是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润和软件便是这方面的专家。如今润和软件不仅拿到了小贷牌照,保险牌照也正在审批过程中。

除了贷款,如何把供应链信息化智慧化,并且与金融进行结合,降低供应链风险,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也是金融服务业的未来方向。

举个例子,茶商收茶,以往是背着一麻袋现钞,开辆卡车在茶叶产区到处转,价格谈好了,就地收茶,对于茶商和茶农来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双方都要承担风险,这就造成了物流成本的无形增加。

实际上,蔬菜、水果乃至工业品,在国内的供应链模式大都类似。如何把这些项目,让生产者、供应链和金融服务撮合起来,关键靠的还是数据。

“云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比如开源、截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把云化的数据用好,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IT架构的重组。”在费志明看来,新数据价值时代的客户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的关系,而是要把客户定位为合作伙伴关系,“你的业务创新,就是我的业务创新。”

应该说,润和软件更看重云和金融生态系统的结合与建设,比如云角、博纳等云计算高潜质企业都有润和软件的投资,与阿里云的合作也正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创造高潜力新市场。

猜你喜欢
合作伙伴供应链软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国羽携手新合作伙伴
有趣的识花软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CHIP全球合作伙伴
CA Technologies推出全新《CA优势合作伙伴计划》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