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产业新体系推动陕西“追赶超越”

2016-05-14 15:52方玮峰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西安改革建设

方玮峰

“十三五”开局之年,陕西省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歼灭战,增强经济持续增长新动能,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追赶超越的新成效,确保“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

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 培育发展新动能

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全面深化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多措并举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简政放权方面,公布各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施网上并联审批,加大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力度,继续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国企改革方面,出台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10户试点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向社会再集中推出40个PPP示范项目。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争取国家投贷联动试点,积极推进县域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推进县镇综合改革试点,完成镇村综合改革任务,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统筹城乡改革方面,抓好高陵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眉县等11个县开展省级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开展大柳塔等小城市培育试点。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探索“证照分离”改革,研究“双告知”制度落实措施,出台简易注销程序有关改革政策,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价格体制改革方面,制定出台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抓好电力、医疗服务、公办高校等价格改革,全面落实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管理创新,选择30家科研院所推广复制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研究院科技创新模式,加快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建设,打造一批院所引领型的创新产业集群和孵化基地。深入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开展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采取“核心区+托管区”发展模式,构建关中区域创新示范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再组建5个左右产业技术联盟。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孵化创新平台,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办好“双创周”,促进“创途在西安”、西安北航科技园众创空间、西安众创示范街区等发展,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三是着力开创“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抓好西安港、航空城和新筑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落实国际航线补贴政策。加快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争取自贸试验区早日获批。推动陕韩产业合作园区、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中意航空谷、中以创新示范园等建设,波音“绿飞机”完工中心落地。以打造“五个中心”为引领,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项目库、人才库、数据库建设。按照“内引外联、东进西拓、南下北上”的思路,全面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联合东部产业园区开展共建、托管等连锁经营,积极申请设立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分类推进能源化工、有色冶金等10个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海外陕西”发展空间。实施名牌地产品出口孵化振兴工程,新增进出口企业1500家。

四是着力做好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防风险等重点工作。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抓紧制定并实施产业重组、“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出台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意见,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加大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重点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积极化解房地产等库存。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鼓励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举家落户,扩大有效需求,以西安、榆林、铜川为重点,消化房地产库存。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注意积极消化煤炭、有色金属、粮食等库存。同时,重视防范局部政府债务风险,对互联网金融加强风险预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坚持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重塑陕西产业新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口粮安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4600万亩、总产量1200万吨左右。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组织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经营体系发展。在猕猴桃、苹果、茶叶等优势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发挥杨凌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倡导者、先进经营模式引领者、农业走出去开拓者的作用,促进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二是促进工业稳产升级。开展消费品供给、降企业成本、制造业升级三个专项行动。科学合理确定石油、煤炭产量,不断开拓销售市场。扩大天然气产能和下游产业。加快建设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华电榆横煤制芳烃等一批深度转化项目,加速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稳住基本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建设。稳住基本盘,实施150个技改项目,对技改项目按税收贡献增量以奖代补。抓住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重大机遇,支持钢材、水泥等建材企业加大对接力度。继续推进省内直供电、直供气应用,做好300个新增产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

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扩大三星项目效应,加快推进我省集成电路、高纯度电子级硅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中兴、酷派智能手机、8.6代液晶面板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强生全球供应链项目建设,构建全国高水平针剂和疫苗生产基地。以新舟700、通用飞机、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平台项目为牵引,推进国家民机试飞基地、汉中航空智慧城等建设。加快3D打印及智能制造研发和产业化,在数字化设计、快速成型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展钛及钛合金、镁锂合金等新材料,加快构建核心产业链条。

四是推动服务业上档升级。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业服务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出台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加大力度支持航空运输、文化创意、品牌服务、众创众筹等十大服务业新业态。全力打造“三网两港”核心骨干物流体系,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陆路物流大通道,建成国内一流陆路口岸,支持西安航空城试验区发展航空服务业,构建货运航线网络,打造中国“孟菲斯”,支持安康建设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打造“秦巴明珠”。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丝绸之路风情城、岐山周文化景区、黄河壶口文化景区等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启动渭北旅游小火车轨道项目建设。支持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中心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实施“互联网+”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网络经济示范区。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的重大机遇,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一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建成黄陵至延安、韦庄至罗敷等高速公路,确保西安地铁3号线通车运营。加快建设宝鸡至汉中等7条高速公路和西成高铁等7条铁路,抓紧西安地铁4、5号线、西安北至机场轻轨及延安、安康新机场建设,开工绥德至延川等高速公路和一批县城过境、干线及贫困县道路改造,启动西安地铁6号线、临潼市域轨道以及西包高铁西铜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丹凤飞行小镇等一批通用机场。抓紧西安至韩城等城际铁路、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榆林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

二是完善水利骨干网络。全力推进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加快受水区输配水干线工程进度;积极实施西咸新区斗门、咸阳亭口等水库及延安黄河引水、渭南抽黄供水等重点水源工程,年内建成延安南沟门水库、西安辋川李家河引水等重点工程;编制完成关中水系规划,启动以打造渭河生态区为核心的新一轮渭河综合整治,实施好渭河全线整治主体工程,大力推进汉江、丹江、延河、千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果。推进引嘉济汉前期工作。

三是构建坚强电网。加快榆横—潍坊、神府—河北南网扩建输电通道配套电源核准建设进度,争取国家批复陕北(府谷)—湖北(武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方案,完善750千伏网架,开工建设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二条通道。积极推进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升级改造。

四是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增加网间互联宽带,扩充出省带宽;加快IPV6推广应用,推进光纤到户进程,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布局。实施“云端陕西”建设计划,打造“西部云谷”。在地市级以上城市中心区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

猜你喜欢
西安改革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