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无痕教育培育和爱学生

2016-05-14 11:49金建瑛
教师·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身教心灵校园

金建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教育无痕,让人感觉不出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无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小学在和爱文化的引领下,努力追求无痕教育,在春风细雨中着力培育有教养、有才能、有个性的“和爱型”学生。

一、优美环境陶冶情操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环境的熏陶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着力于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师生生活的乐园。目前,学校绿意盎然,校树校花朝气蓬勃,林果园里鲜花盛开……美丽校园温馨和谐,给人愉悦。置身其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净”化。

二、精神文化滋养心灵

《道德经》中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化熏陶无痕,校园精神文化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实践中,我们秉承“竞仁”的校训,紧扣学校“和爱”文化,精心规划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形成了“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求真”的教风、“明礼、乐学”的学风。学校的每间教室、办公室、走廊以及每个角落,学校的铃声广播等,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从视觉和听觉上陶冶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教育着学生,让强大力量的无痕教育无声无息渗透进每位学生的心灵。

三、丰富活动启迪智慧

多年来,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摒弃静态纯理论说教,落实新课程育人观,构建多元实践化德育体系,组织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学雷锋做先锋”“心系安全 珍爱生命”“低碳生活我先行”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社区实践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童真的游戏、活动与体验中学会做人、做事、求知,努力追寻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触动,在情绪上受感染,在情感上得体验,从而陶冶了情操,修养了品德。

四、多元评价激发自信

评价是强化学生增强信心,看到自己成功的手段之一。我们精心设计了《焦溪小学“和爱型”学生成长手册》,真实记录下孩子的成长轨迹,把里面各个项目设计成学生自己评、互相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每学期我们都评选校级“和爱之星”,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宣讲他们的和爱故事。而校级以上荣誉的产生,我们都以候选人公开演讲、学生代表投票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公开竞选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还给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对参与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五、自我教育增强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注重引领学生自主管理,建立了一支以少先队大队部为核心、中队干部为主体的两级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并设立“红领巾”监督岗,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招聘成员组成工作组,并成立“雷锋号志愿者服务队”协助“红领巾”监督岗进行学生常规管理,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课间纪律、行为习惯、用餐纪律等实行全面检查考核,每天检查,每周小结,评出“优胜班”并颁发流动红旗,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自主检查、自主管理中,由“他律”变为“自律”,激发了自我道德意识的形成,培养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六、身教垂范引领发展

古人云:“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痕教育。因此,我们提出“培养具备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教育素养的教师”的口号,努力打造一支有爱心、有智慧、有品位的“和爱型”教师队伍。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是一种具体、形象、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先做到,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通过示范作用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似雪落春泥,悄然入土,孕育和滋润着生命;虽无痕,却有声有色;虽无痕,却有滋有味;虽无痕,却如歌如乐,如诗如画。

让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求教育智慧,践行无痕教育,带领学生在这绵绵“春雨”里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小学)

猜你喜欢
身教心灵校园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