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研究

2016-05-14 16:51杨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有效性探究

杨妹

摘要: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个人认知、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这种差异呼唤分层教学的实施。本文提出通过实施分层动态、分层备课、分层目标、分层教法、分层提问、分层训练、分层评价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旨在发掘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有效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7-0040-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也有所调整,对应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从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到近几年来所倡导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在这些模式、方法中,笔者认为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值得大力提倡。

究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尝试和探究,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动态分层

在每学期的前几节课,笔者都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观察学生的指法练习、打字速度以及他们对计算机初步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3个组,基础较好的为A组,基础中等的为B组,基础较差的为C组。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极力避免使用类似“差生”这样的词语。笔者在分组时告诉学生,C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A组为竞赛组,这样学生即使被分到C组也不会感到自卑。当然,这样的分层只是暂时的,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笔者会对学生重新调整分组;学生在学习中途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参加其他小组的学习。

备课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动态分组之后,教师就要进行“三级备课”。“一级备课”就是指课前实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这些都必须在备课前充分考虑清楚。“二级备课”就是指课中调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以学定教,做到有效地备课。“三级备课”就是指课后思备,课前实备使教学有了充分的依据,课中调备使教学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两点很多教师都做得很好,但是课后思备却很少受到重视。然而,会不会反思,善不善反思,恰巧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王敏勤在《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一文中提出了“四问”:一问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二问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三问让学生怎样获得;四问是否每位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王老师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从四个方面教给了我们反思的角度。但是反思并不等于思辨,反思具有很强的反省性和自醒性。

目标分层

分层目标的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前提。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既然要在备课时关注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差异,制订出不同的计划和目标。哪些知识是作一般了解的,哪些知识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哪些知识需要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都应该细化,使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教学目标只有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可能使教学更有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7课《逛海西,排游记》中“图文混排”这一内容时,笔者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如表1)。

教法分层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基础差的学生强调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其在模仿中慢慢地寻找规律。对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后,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对A层的学生以“放”为主,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之后,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对B层的学生在指导过程中,让他们进行同伴互助互学,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C层的学生特别关照,以“手把手”教法为主,一步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网络搜索》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表2)。

提问分层

有效问题的合理设置,不仅可以很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不同问题设置必须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情境中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技能,又需经过一番努力后才能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未知知识探索的兴趣,问题过偏、过难或过易,都不容易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有效的提问,激发他们讨论、思考,使师生、生生保持对话式、互动式的良好学习状态。常疑问,才能常思考;常思考,才能常创新。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感受,并随时进行教学问题的适当调整。C层的问题设置尽可能简单点,以此来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B层的问题稍微有点难度,让学生在经过探究后才能解决;A层的问题要再难点,让这部分学生经过互动学习后才能得以解决。这样分层设置问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既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文件保存》这一课时,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如表3)。

训练分层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定时、定量地进行练习,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梯度的习题,使每位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学生练习环节,笔者先将学生要练习的题目放在学生个人计算机上,然后让其进行操作,最后再给予指导。反馈练习时,从C层练习、B层练习再到A层练习逐步深入,这样就基本达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Word中的《板报制作》时,笔者设置了如表4所示的任务。

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分层的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因此评价标准也应不尽相同。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采取延迟判断的策略,先不着急对学生作出评价,可先让他们自评或者互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对部分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应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和表扬。这样,既缓解了回答问题错误学生的尴尬,又尽可能多地展示了他们的思考方法,有利于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表5)。

针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差异,笔者采取上述方法分别施教,分层推进。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既要承认差异,又要正视差异,更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共同进步。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潜能开发,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有效性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