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

2016-05-14 02:40马宝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道德品质责任意识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一方面应该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掌握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目的。另一方面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文学修养;道德品质;责任意识;人生态度;积极乐观

统观初中阶段古诗文有明显的梯度差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客观的认识规律。七年级所安排的文言文既有《论语十则》这篇古代的启蒙读物。又有《童趣》、《山市》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文章。篇幅短小,容易掌握,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八九年级的文言篇目无论从篇幅还是思想深度上都有了较大提升。更侧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里,我想对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谈谈我的一点想法,与大家交流探讨,有以下几方面:

一、文学底蕴深厚,利于学生提升文学品味和道德修养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全文仅一百一十九个字,内蕴却无比丰富。其中有对芸芸众花的叙述,有对莲花君子形象的描写铺陈,有对爱花态度的议论,有对内心感慨的抒情,而这一切又都为“爱莲”的主旨服务,主题思想十分鲜明。又运用拟人化手法,将人类美好的品德情操赋予莲花,借花喻人,以菊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于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读来意蕴丰富,给人以文学的熏陶和享受。

再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全篇山水,抓住“奇”“异”二字。写水之“异”,抓住水色、清澈的静态之美和湍急的动势之美来表现;写山之“奇”,则抓住山势、山声、山意、山树之奇来表现。将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情与景、议与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对偶、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的适当运用,便创造出一幅充满诗意和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二、责任意识强烈,利于学生树立为国为民的理想

杜甫、范仲淹等人,不仅文采出众,并且心怀天下,一直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为国为民造福,流芳后世。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提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仍用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将天下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三、不同的人生态度,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古代文人遵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信条。他们文采不凡,但往往自恃清高,不善政治,以致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同样的遭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欧阳修选择了“乐”,一个“乐”字贯穿《醉翁亭记》全文。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当时,欧阳修处在事业的低潮期,他的内心是苦闷的,但寄情山水的同时,始终心怀百姓。执政一地,造福一方。对工作负责,对百姓负责,是一个有作为的官员。传递出积极的情绪,对后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对待挫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这才是语言课应该交给学生们的东西,比分数可能更有益处。

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整日衔觞赋诗、忘怀得失。我们深入分析后会发现,陶渊明的崇尚无为,心态豁达,其实是一种人生理想不得实现,不得已的选择,其实是在逃避。是因为现实的黯淡,自己受不到重用,.可自己却无法改变现状,便选择了逃避,而不是去努力抗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消极避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自己的拼搏才会改变逆境,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在失意时,更应该不放弃,应该在一个大坐标里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积极乐观的去做事,做人。

所以,教学中,应该教授学生一些积极的处世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一些文人身上的清高自傲的思想。提高学生认知社会,把握人生的能力。这点与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并且可能会令其受益终身。

作者简介:

马宝玉(1979.1~ ),男,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海兴县香坊乡东马村,现在职称:中一,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道德品质责任意识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看 淡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世界观(二)
懂得放弃
三种人生态度
“好奇”的代价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