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2016-05-14 03:10杨小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文过程课堂

杨小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探索性的追求知识,掌握知识。从教育学的关系来说,教学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大胆创新,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自由,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让他们在没有压力,没有忧虑的环境中动动手、动动脑、多实践、多活动、发表见解,解决问题,不论是对还是错,学生的思维都要让他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童真的理想、丰富的想象和潜在的智慧放射出希望的光芒。因此,教师的作用应更多的体现在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上,在平时的教学所感和所得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孩子的大脑

1.让孩子自己去读书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课文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储存的相似的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和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己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教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们不妨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自由说:你知道了什么?虽然孩子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远没有老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完美,有的甚至与文章相差甚远,但它比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问题,总结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强得多。因为,前者是孩子们细心阅读,认真思考的成果。所以,课堂上,我们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

2.让孩子自己去质疑、去找答案

现代教学理论提出,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现在的学生,已习惯了老师将他们听的被动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把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出来。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同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成为评价者,评价自我、评价伙伴、评价老师、评价教材。在评价中得到反馈,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课堂空白,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发现问题后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问题,会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不但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语言也会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思考的时间,会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把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想一想,大胆地说一说,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

二、解放学生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双手上。”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的手、眼、脑多种器官协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让他们去实践,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制作了马的学具,在学习赛马的过程时,让学生拿出马的学具,与同桌模拟赛马。赛完后,学生已对田忌为什么能赢已熟练的掌握,还能熟练的说出赛马的过程,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获得真知,学习的主动性很高,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深刻。美国教育家杜威有句名言:“让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到一个新的情景,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培养主动性地学习。

三、放开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全面的发展

1.将图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将图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在思中学、画中悟、悟中读与说,使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时,学生对这项工程的设计不甚了解,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思考,画示意图,试着用小火车在示意图上运行,这样,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巧妙地将文字创造成图画,不但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主动性。

2.将表演带进课堂

有些课文的表演性极强,可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小学生的表演欲极强,孩子们自己进行以动作、表情、语言为基础的课文表演,能更加强对课文的领悟、感情的体验、文字的理解,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西门豹》这一课时我就采取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学生的兴致很高,把西门豹的机智、伸张正义及贪官及巫婆的贪婪、凶残、食肉百姓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结束后,我让孩子们想想百姓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孩子们纷纷发挥想象,给课文续上了不同但又合理的结局,表演使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也很快掌握了课文的语言,激活了他们的语言创造力。另外,对一些词的理解也可以用表演的方法,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如:筋疲力尽、张冠李戴、张牙舞爪等,教师适当加以点拨,使课堂动静相宜、活泼有趣,这样学生即学会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又领略了表演的情趣。

3.将音乐带进课堂

在课堂中创造音乐的气氛,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做为课文的配乐曲,以此来渲染气氛,并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做到入境读书,产生丰富的想象,强化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如在学习《月光曲》这一课时,我选择了旋律优美、舒缓的乐曲,让学生随着乐曲进行朗读比赛,对照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神奇。又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我围绕“最使你感动的场面”对学生层层启发,步步引导,并配以哀乐创设悲痛的氛围,强烈感染学生,让学生加深对老班长舍己为人、有着金子般心灵的思想感情的体验。

四、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鼓励孩子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给孩子一个权利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给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②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权。

③给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权,让学生在学中评、评中学。

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这一课的时候,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小组选择自己组认为最能体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一段,认真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读、画画、演演。

②各小组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图画描述西沙群岛,并引导学生评价。

③用已掌握的方法学习其余各段。

在有了自主权后,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积极,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表达等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更多的变换教法,最大幅度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优化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能得到充分地体现,“要我学”就会转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能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课文过程课堂
欢乐的课堂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写字大课堂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