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校企文化融合

2016-05-14 03:10陈一鸣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

陈一鸣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对职业学校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企业文化对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具有特殊作用。当前桂西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后于发达地区,且缺乏职教特色。本文针对桂西欠发达地区的现状及地域特点,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开辟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直接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校园文化活动;职业素养;校企文化

一、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出的背景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校企共建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鲁昕副部长也在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多次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要求为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中职学校应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积极推进校企文化的融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也为我们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是当今中职学校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职业素养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任务

通过调查发现,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专业技能以及个人约束力是用人单位最注重的员工素质和能力,是排在前五位的指标,而这些都是属于职业素质的范畴。五项指标里面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其他仅仅通过专业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大部分学生初次就业频繁跳槽。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原因并不一定是学生缺乏胜任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往往是因为缺乏在企业生存所必需的职业素养,导致没办法在企业里面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从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企业招聘员工时,在看重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这一特点使得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具有更为明确的必要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三、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桂西欠发达地区是指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河池、百色、崇左三市所辖的30个县区,是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集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大石山区和水库库区于一体。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落后于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体制和经济计划时期办学思想的束缚,教学内容陈旧狭隘,理论严重脱离实际,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商科特色,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不强,市场适应性差;另一方面,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边远落后山区,山区初中教育应试教育的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活动;重理论考试,轻能力培养。另外,山区学生信息量不足,兴趣面比较狭窄,性格特点偏内向,这几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该地区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填写,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校园活动以体育运动和艺术晚会为主,每个学校每学期都安排有球类比赛或者文艺晚会,80%安排有假期社会实践,20%的学校建立了社团,活动类型主要集中在艺术类、体育活动类,有部分学校举办技能类、考证类的活动,可见在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丰富,娱乐性较强,在方法上灵活多变,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状况良好,但大部分学校校园活动缺乏“职教”特色,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80%是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做一线工人。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无法深入合作,校企文化的结合不够紧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强化。

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助推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建设资金匮乏,学校自筹能力有限,能用于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较发达地区少之又少。在校园中营造专业环境譬如校企文化长廊,教师办公区按照企业格局设置等形式难以实施。在如此情况之下,校园文化活动这一“物美价廉”的方式便成为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能让校企融合达到不一样的高度。

1.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开展具有职业文化特色的系列校园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激活学生个性、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目前,中职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内容是艺术体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以娱乐性为目的,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和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既要保证活动的量,还要抓活动的质,只有成规模和高质量的系列活动才能形成贯穿于活动的文化精神,譬如定期组织企业文化节、科技节、技能节,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技能意识、竞争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2.组织职业社团,促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要使学生将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光靠教师的教育,效果甚微,若能调动学生“做”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精神,自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便是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途径。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化团体,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挥自身才能、塑造自我的重要载体。鼓励学生围绕商业活动组建社团,学校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能手担任社团的兼职指导教师,通过开展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学校努力搭建职业社团与企业实习的平台,向企业推荐优秀社团毕业生,以各项举措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共同开展活动,交流企业文化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文化元素,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而学校与企业党团组织、工会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搭建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交流的平台,是校企文化互动和对接的有效形式。

一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开展职工与学生间的文体比赛、职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之中。

二是开展企业文化节、科技节、技能节,安排各类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时,积极邀请企业参与。譬如学校开展技能比赛聘请企业的资深人士做评委,并为学生做点评指导。

三是经常举办成功企业家报告会,让学生得到直观的、直接的启示和教育,通过他们真实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根据企业文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学生,以校园活动为依托,为学生融入企业搭建桥梁。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也能结合自身实际走出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道路。

参考文献:

[1]魏雯.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22-123.

本文属于: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三级立项项目《桂西欠发达地区商贸类职校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论文。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先生”该如何做才好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