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16-05-14 03:38余林林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磁体磁极分组

余林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适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能力会无限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可以用一些精彩的演示,如“杯水倒置”、“木筷提米”等,也可以自行设计简易实验创设情景,如讲超重和失重时可设计成:教师将一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侧打一小孔,学生想到水会从孔中喷出,教师分别让瓶自由下落、竖直上抛或斜抛,结果发现水没有喷出,为什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如学习“密度的应用“后,怎样鉴别金银首饰的真伪。创设问题情境时,可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学生带入求知情景中。在讲惯性时,我先提问:坐公交车时,司机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此时会回忆自己遇到此现象的情景回答说:“向前倾”,紧接着提问“为什么呢?此类现象学生非常熟悉,但要按常规说明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白学习目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把学习物理的意识与生活实践挂起钩来,不仅兴趣高,而且学得扎实。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在讲电学时引入“油罐车为什么拖一条长铁链?在学习“力、物体平衡”之后,让学生研究“自行车靠什么前进”,讲授了《家庭用电》以后,可布置学生实际调查一下自已家里的用电情况,并算出选用的保险丝规格。物理是实验性学科,中学物理学的基本上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一定要把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推荐学生多看课外书,比如《少年科学》等。

三、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提问时,应给予鼓励,让他们带着成就感去学习。学生脑子里有了问题,才会主动思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使学生心理感到困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例如在学习变压器教学过程中,模拟文艺舞台灯光时亮时暗的场景,引出一连串的问题,灯光师是如何改变灯的亮度?引起灯亮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从而得出变阻器的原理。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物理教学过程应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积极开展学生分组实验

提供足够器材,让学生试验、探究,培养学习兴趣。单纯的观察演示实验,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兴趣也开始减弱,因此积极开展分组实验,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也是提高兴趣的方法。教材中的分组实验往往是验证性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提高了兴趣,但是随着实验次数增多会越显得单调,当实验完毕后兴趣也就开始消失了。由于器材限制,思维活跃的学生兴趣受到抑制得不到发展。在分组实验中多提供一些器材,多提出一些可探究性实验课题,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评讲练习时,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枯燥无味。此时可增添一些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两个磁体中的两个异名磁极相互接触后,被吸在这两个磁极上的铁钉将会怎么样?我先让学生来回答,再通过实验演示一下,磁极接触后,铁钉掉下来了,为什么呢?原来两磁体不同的磁极接触后又成一个条形磁体,磁体两极较强,中间较弱,观察演示实验,调动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改变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不局限于一种或几种授课模式,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教具、挂图等,可以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功能同时调动起来,例如《宇宙探秘》此节的具体知识很抽象,因此我查阅各种文献,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现了不同阶段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大小,其中视频展示的宇宙大爆炸既形象又生动,带着学生走进神秘的宇宙中,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磁体磁极分组
地球磁极“翻跟头”
地球的旋转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悬浮起来?
野外徒步旅行的导航仪
巧用环形磁体“演示”牛顿的抛体运动图
你答的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