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少年的转变

2016-05-14 04:08王莹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王某辅导德育

王莹莹

【摘 要】本文从笔者班级一个真实的个案入手,旨在展示如何对一个调皮叛逆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对不良习性的从善改造,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配合教育学生,如何做到学生,家长两方面进行合理沟通是本文的闪光之处,笔者之心得及方法,愿与同仁共探。

【关键词】个案德育心得

一、个案缘起

王某,男,14岁,我校学生。王某在初入学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一般学生有异的行为。他在课堂上不听课,喜欢小声的接老师的话茬。在家不写作业,几乎早上到学校抄同学的作业。

无奈,我与家长沟通,试图让家长监督他,劝说他。家长接完我的电话之后,发了一条短信给我,语气很无奈:“孩子从小至今,就因不爱学习没少挨打挨教训,同时道理讲了一大通,过后依然我行我素,对待学习完全是欺蒙哄骗,对自身根本没有约束力,思想抛锚,骗过今天不管明天,我的管教方式带来后果不是他怕我,而是他恨我。多年来,我的狼爸教育,我失败了。咱们共同努力,让他完成初中学习吧”。

虽然看到了家长的无奈,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并没有将其放弃。我班各科老师都对他很重视,尽量去挽救他,对其采取关心,爱护,鼓励,说教等多种方式的教育工作。

直到6月中旬的某天早晨,其父亲发来一条短信:“王老师,您好!请您把我的孩子好好的教训一下,周六周天在家,干脆不写作业,看电视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家长一指责,他还顶撞,动手,我都不知道他这三年怎么混出来。请您给他点压力”。此时,我与其父亲同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约其父亲见了个面。见面后,其父亲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孩子学习的好坏,我们没有办法强制改变。但我意识到了孩子的品德问题真的已是很严重。

二、问题行为

(1)课堂纪律差。王某上课不专心,课堂上要么不听课也不看书,要么专注于老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有不太恰当的地方,然后把老师的语言歪曲,讲笑话给同桌,要么和别的同学说话。扰乱课堂秩序,视课堂为虚设。老师加以制止,情况会有好转,但总是时间很短,就又犯了。

(2)欺负其他同学。有时无故给别的同学校服上乱写乱画。

(3)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抄其他同学的作业。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与所交作业学科课代表发生冲突。如果老师问,总以忘带作业为理由。

(4)对家长不尊重。周末在家,不写作业,不出门交友,不帮家长做家务,在沙发上,一坐就是一天,两眼只盯着电视看。家长劝说,指责均无效。有时甚至大发雷霆,并对其家长大打出手。

(5)从不讲究卫生。在家里,家长不说让刷牙,就不刷牙。家长不盯着洗脚,就不洗脚。

三、背景资料

1.家庭状况

王某自出生直到7岁一直在甘肃甘谷老家由祖父母代养。7岁要上小学的时候,才从老家接到甘肃嘉峪关。据其父亲所述,自7岁与他共同开始生活之时,就已经是一身的恶习。

2.家庭管教情形

由于王某是家里唯一的孙子,所以,在7岁以前祖父母的身边一直都很娇惯。祖父母对他百依百顺,所以,他也形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之后,来到父母身边,父亲对他期望很高,所以管教也很严。施行所谓的“狼爸教育”。其母亲见父亲对其管教太严厉,当着孩子的面对其父亲大加指责。

3.兴趣,性格

王某喜欢看电视,在学校,见到老师也很有礼貌,很有眼色,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比较积极。但不热爱劳动。在班级里表现出的性格比较开朗,但据其父亲说,他在家不爱说话。

4.社交生活

对老师的关爱,鼓励当做老师对他的纵容;对他的责备,教育却或是表现抵触,或是当耳边风。平时,和同学们相处还不错。但在家不爱跟父母说话。在小区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只喜欢窝在家里看电视。

5.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有自暴自弃的心理。

四、分析与诊断

王某从小被祖父母娇惯,但同时,又缺少父爱和母爱。从他懂事起,就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缺乏正常的父爱和母爱而造成心理营养不健全。到父亲身边的时候,一些不好的习惯已经养成。这是造成他行为习惯异常的重要原因。又由于父亲的望子成龙的“狼爸”教育与母亲的溺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父母矛盾。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和谐,也是造成他一些行为习惯异常的原因。他性情懒惰,没有自强自立的信心和决心。对母亲依赖,对父亲恨怕,从不与父母谈心。嗜好看电视,是其封闭内心的表现之一。

五、辅导策略

(1)随时找机会与王某多接触,多谈心,建立伙伴关系。

(2)将心理辅导建立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

(3)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庭背景,进而掌握他的动态。

(4)寻找机会灌输社会责任及法制观念法律常识,配合适当的强制手段,约束他的不良行为。

(5)尝试以书籍熏陶法来改变他。

(6)鼓励他多交朋友。

(7)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责任感。(比如,寒假巡校活动)

六、辅导过程

1.利用课堂教学,随机实施辅导

在班会课上,以社会责任,理想等为主题,以感恩父母为主题。让王某正确辨别是非,使其潜移默化。通过他内心的感化,使其行为有所收敛。

2.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对亲子教育进行指导

与王某的父母交谈,沟通,统一思想,争取家长的支持。多次电话联系,进一步及时的与家长建立互动联系,对症下药,及时辅导。我建议其父母无论多忙,要尽量抽时间陪伴,要多与孩子心平气和的交谈,建立伙伴关系。及时了解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情绪上的波动。多外出活动,鼓励其多交朋友,少看电视。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方式应相辅相成,而不是相反相对。父母之间也应该多沟通沟通教育方法。家长听了我的建议后,努力把原来做得不够的地方做好,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在心理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3.利用适当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我经常寻找机会与王某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在学习上鼓励并督促他。尽量发掘他的闪光点,哪天表现良好,没有不写作业,并在家里表现良好的情况出现,及时加以赞扬。

七、辅导效果与心得体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某基本上有了一些感悟,不良行为在减少,具体表现为,①在家知道体谅父母,父母下班回来,主动端茶倒水。②在校自律守纪,虽未能完全集中精神,但尽量做到不打扰其他同学听课。③性格不再自闭,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老师的教育也能较好的接受。有上述表现可知,我们的德育方法是正确的,是有成效,可行的。

针对这一案例,在德育方面笔者所获心得如下:①教育的及时性。恶习不除,只会与日俱增,形成永久性恶习。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德育素质,发现问题症结,育人如行医,及时是关键。②穷究不舍,我认为,及时发现问题后,就要对问题有穷究不舍得态度,学生的德育因人而异,问题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其复杂性不言而喻,于此,教师当多方位调研,掌握充分材料以其对症下药。③强调家庭教育,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家长责无旁贷。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必要沟通家长,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不以为然,或者根本就不了解,此时教师因晓之以理,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德育教育

八、后记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家庭问题而引发孩子德育心理等问题的案例。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作为家长,不管自己出现了什么状况,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作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也应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只要我们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给予孩子真诚的爱和关怀,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协助他们纠正错误行为,塑造良好行为,他们一定能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王某辅导德育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代管人可以变卖失踪人的财产吗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匹“宝马”引发的无间道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女遝碼稱貴賓廳帳戶可賺回傭騙客50萬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