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14 04:08赵永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实践探索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以说是推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程并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前提条件。由此,笔者决定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执行中遗留的不足问题,以及日后可靠的实践应对措施等内容,加以科学化探讨论证。希望在后期实施创业实践计划基础上,愈加有效地融合教学和创业指导内容,并且制定出富有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营造出和谐的创业交流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支持服务工作系统化拓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实践探索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场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摆放在更高的指导地位上,特别是经过全球、信息化的持续深入,高校培养高水准的创新型人才,已经被认定是国家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此类背景下,教育部全面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作为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细化出创新和创业训练,以及创业实践三类结构单元,核心动机在于促进高校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尤其是在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整上,要时刻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手段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速率,其间确保相关实践过程体验的有序强化,最终顺利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技能。

一、我国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遭遇的限制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多样,但缺乏应有的整合和互动特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以细化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等计划内容,主张结合不同学生参与训练要求,进行丰富且实效性较高的创新创业教育手段融合。如今有关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制作的单位繁多,包括实践教学控制中心、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而制定计划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如第一课堂的实验课程和第二课堂的竞赛、讲座等活动。不过透过目前局势观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课程的设置的基础始终在于整合全校资源,不过后续的竞赛和讲座实践项目则需要仰仗于部门的基础支持条件,在资源整合绩效上明显存在落差。

(二)教师训练指导实践经验不够充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本科生,教师的核心任务,便是在其间为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整理论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常需要配备一名专业学科的指导教师,并且要求其具备丰富的研究经历和实践技能,具体负责创新训练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事务。力求在确保大学生在明确研究选题和内容之后,锁定重点内容并选用灵活的分析模式,为后续健全样式的实验方案、安全的实验操作、有效的分析处理数据、客观的总结报告撰写等工序流程流畅化衔接,提供保障。确保上述准备工作处理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创业实践项目指导,令学生透过相关课程选修、创业知识汲取和创业技能培训之后,学会像企业家一般思考问题,彰显出未来创业者高尚的素质,如具备全面性的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营销和决策能力等。

可现实中,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时间不长,同时面临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瓶颈挑战困境,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势必令后续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拓展工作衍生深刻的滞后迹象。

二、新时代下科学化布置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措施

(一)依靠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的指导,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整合

作为现代专业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监管机构,实践教学管制中心需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学校中的教学机构、管理单位进行深度交流探讨,保证持续有效地整合校内各类创业教育资源,使得不同机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教学引导信息至此得以全方位整合沿用,令不同类型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和讲座、创业竞赛等活动得以顺利布置,在不同教学和实践指导信息及时发布基础上,令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计划的大学生透过不同类型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指导,彼此协作共同加快创业培训项目的实施效率。

另外,相关规划主体还有必要指导大学生及时观察校内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运作流程,同时定期开放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各类学科综合研究基地等,争取为今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专属的研究认证平台。

(二)建立实施完善样式的指导教师培训和激励引导机制

因为指导教师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缺乏深刻的认知,作为专业化监督管理机构,需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这部分教师培训教育,特别是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的教师,要及时组织他们进行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全程赋予该类群体一类自由的沟通平台,借此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再就是邀请一些专家莅临并从事项目的企业导师职务,对于项目开展提供合理的市场化建议,为项目的校内导师提供培训。

当然,为了全面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除了正常给予30课时的工作量之外,同时更需要在单位年限项目结题之后组织优质化指导教师评选活动,从中树立典范并且在职称评优中加以适当程度的倾斜,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进一步打造出一类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团队。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和实施,原本就是一类系统工程,日后学校必须持续强化过程参与、实践创新应用力度,在各类条件辅助作用下,争取国家、省级、校级项目;强化项目过程管理质量和综合效能,最终提升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06):88-97.

[2]古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13(01):104-119.

[3]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03):155-180.

作者简介:

赵永楷(1966.10.26~),男,四川宜宾珙县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五粮液技术学院,本科,现代企业管理专业,讲师,从事管理类等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实践探索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