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做好幼儿音乐教育

2016-05-14 05:38红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节奏智能音乐

红梅

【摘 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并不是要把每个幼儿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帮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使他们学会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并使这种乐趣得以巩固、保留,成为一种需要。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我们打破了以往的单纯学会一首歌,单纯训练音乐技能的模式,而是在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节奏感,音乐游戏中通过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强度、形式等基本表现手段的理解和领悟,培养幼儿的记忆、想象、创造能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育

音乐智能在人类个体天赋中是最早出现的,并且,童年期是一个人音乐智能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尤其是3-5岁,是发展儿童对节奏和音调敏感性的关键期。本文拟从音乐智能与语言智能相结合,音乐智能与视觉空间智能相结合,音乐智能与肢体运作智能相结合等方面来促进幼儿音乐智能的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幼儿主动学习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制定教育目标、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了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如何让孩子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机械模仿。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在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领会《纲要》精神并进行不断的摸索,在实际教学中,我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提高,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模仿。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运用教师投入表演的方法来感染幼儿,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午餐前,我给幼儿放小班音乐磁带或幼儿歌曲,他们对这些陌生的歌曲本来并不理解,更谈不上完整的喜欢了。但在老师投入的表演下,他们也会很感兴趣的跟着动起来,那认真的模样很让人感动。我在中班音乐活动“狼和兔子”中,鼓励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角色,为了让幼儿感知音乐旋律的变化,我找来节奏缓慢、低沉的适合“老狼”的音乐,“小兔子们”一听到这样的旋律,马上做出害怕的表情,蹲下身来,把头藏起来。而欢快的音乐传来时,“小兔子们”马上高兴地蹦跳起来、边唱边模仿小兔子的动作,随着音乐唱起:“小小兔子跳呀跳呀来到树林里,竖起耳朵仔细听……”孩子们的表演达到了高潮,就连平时不爱活动的孩子也争着要演大灰狼,而且表演得非常形象。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获得了充足的快乐体验,我也被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所感染。这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既满足了孩子们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和做小主人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了和谐发展。

二、通过节奏乐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歌谣朗诵、情景拍手、踏脚、走路等肢体动作、舞蹈动作、滑稽动作,并配以合适的语言节奏、节奏游戏和乐器演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在节奏乐教学中,我们选择了那些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结构工整、节奏分明的歌曲和乐曲作为练习和演奏的曲目。

首先,我们让幼儿通过欣赏歌曲等形式让幼儿先熟悉音乐,掌握了解音乐的性质、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风格、曲式结构,让幼儿对音乐的整体布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我们让幼儿了解音乐的节奏乐器,及节奏型的关系(即音乐在什么时候用什么乐器,敲什么节奏型)。这些歌曲幼儿虽然已经唱熟,但配上乐器伴奏,让幼儿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体验,增加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幼儿初步感知了乐器演奏与演唱的关系,体会自由敲打与随音乐较有规律敲打的不同。幼儿倾听琴声,逐步使自己敲打乐器的节拍与歌曲、琴声保持一致。

三、注重体验学习

1、激发幼儿的身体体验

在幼儿音乐学习中,要激发幼儿的身体体验。幼儿身体体验的激发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使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词义,以便幼儿理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引发幼儿自己的身体参与,体验身体活动,感知音乐中的各种要素的变化。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也可借助肢体语言的提醒引导幼儿。

2.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在幼儿音乐学习中,要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情绪体验,要注意利用音乐作品艺术表现的不同。音乐本身是情感性的艺术,动情是音乐的基本表现特征之一。与此同时,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社会情感也在进一步分化,因此,音乐中节奏、旋律、色彩等形式的情感表现模式,以及其中所表现的特殊情感是幼儿容易接受的。

3.激发幼儿的活动体验

在幼儿音乐学习中,要激发幼儿的活动体验。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参与感知音乐节奏美、旋律美等;通过对音乐情感的解读,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美;也可以通过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对幼儿活动体验的激发,帮助幼儿在感受和想象中体验到音乐创作中美的感受。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活动体验一般是指幼儿在对音乐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深化对音乐的感受,并表现自己的音乐理解的一种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体验,首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幼儿有自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律动活动《敲锣打鼓放鞭炮》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放鞭炮”、“打鼓”的经验,做出相应的情景再现,并通过出示实物锣等使幼儿进入一种愉悦、兴奋的情境中,在这种情景的再现过程中,幼儿积极活动起来,将敲锣打鼓放鞭炮的情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中,教师通过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将幼儿引入到动物的王国中,当教师讲完之后,每个幼儿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演绎了自己想扮演的动物,创造了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王国。教师通过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音乐中美的氛围,从而使他们更有效地进入到学习、体验之中。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活动体验的激发,还要求教师要给幼儿留有自由创作、创编的空间和机会,并让幼儿体验自身身体感受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如在前文提到的案例音乐活动《爬呀爬》中,教师并没有仅仅将幼儿的思路框在用小手进行上行、下行的爬呀爬,而是给幼儿更多自己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如考虑其他身体部位的上行爬行或下行爬行,其他小动物的爬行等等。教师给幼儿留下创编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并实施于自己的活动中去,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能使幼儿在亲身体验和表现中体验到乐趣,并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孩子了解事物的方法、理解、感受、表现音乐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因而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师应寻求一种复合、多变的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饶文跃.探究多媒体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 黄河之声. 2015(06).

猜你喜欢
节奏智能音乐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音乐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音乐
秋夜的音乐